早春冒痘嗓子疼,来看你是哪种“火”
最近很多人都长痘了,嗓子疼了,上大号比平时困难了。这不怪星座不怪水逆,其实就是早春上火了而已~
春天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草木生发,犹如一个刚睡醒的婴儿充满活力。作为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它代表着生机、活力,让人们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比较清新,这本是养生的好季节,但是稍微不注意上火也是特别容易的~
出现虚火的人,比如出现长痘、喉咙痛、口腔溃疡、失眠、多梦。这类人喝凉茶会凉上加凉,导致身体更虚。
那么虚火的人怎么食疗呢?很简单,喝鸭粥!鸭肉粥就是我国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的一道古方,鸭肉能补阴益血,清虚热。
对有实火症状,比如出现口渴、口臭、便秘、眼睛红肿、牙龈肿痛、脾气大、爱发火等,降火不妨喝点凉茶,比如金银花+野菊花泡水喝,女生再加两粒枸杞。凉茶的本质是药茶,而且药性偏凉。
春天易烧两把火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
降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
萝卜汁做法
1、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2、将白萝卜块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饮用时加入适量冷开水拌匀即可。
白萝卜可帮助秽气从肠道排出,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胀气、便秘等问题。另外,白萝卜还具有消炎的作用,可有效消除因便秘引起的口臭。
绿豆粥
原料: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
做法:首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最后加入粳米、绿豆煮粥即可。
第二把火: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脸颊长痘。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要预防肝火旺,不宜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降火食方:枸杞菊花茶。
冰糖枸杞菊花茶的做法
材料:枸杞10g,白菊花10g,冰糖适量。
做法:1、先将枸杞、菊花分别洗净。
2、把清水烧开。
3、将枸杞、菊花放进杯中,用沸水冲开。
4、趁热把适量冰糖放进杯中,搅拌均匀即可。
不知道自己是哪种“火”,也有个安全又好用的通用妙招: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后,喝一杯温温的淡盐水,200毫升左右即可。既帮助排毒,又有清热去火的效果,尤其是对付痘痘效果不错,对付咽痛也有效。
吃这些水果也可以降火
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开胃、助消化、利尿功能,主要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但心力衰竭和水肿病人不能多食。
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肺胃之热,化痰消积之功能,可明目退翳,治痔疮,大便下血。预防流脑,高血压,可辅助治疗慢性咳嗽、吐浓痰。
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功能,常用于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燥咳,气喘失音,便秘等。但胃寒脾虚泻泄者忌食。
枇杷:利肺气,化痰止咳(热咳),和胃降气,有清凉生津解渴作用。便秘、疗疮、支气管炎者忌食。
柿子:味甘涩性寒,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健脾、涩肠、治咳嗽、止血、对高血压、痔出血有疗效。但多食会产生柿结石,所以要适量。
火龙果:火龙果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通便的作用。吃火龙果还能促进眼睛保健、增加骨质密度、帮助细胞膜形成、预防贫血和抗神经炎、口角炎、降低胆固醇、美白皮肤防黑斑。
编辑整理:涞源县中医院基层服务中心
孙敬晖 主任中医师
擅长领域
运用中西医方法、特别是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返流病、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胆息肉、胆结石等疾病。
专家简介
孙劲晖,北京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学博士后,医联体的指导专家
主要从事中医药干预治疗酒精、乙肝、丙肝病毒及其他病因所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慢性疑难肝病的治疗与科研研究;慢性疑难胃病、肠病及肝癌前病变及消化系统肿瘤的术后复发的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症相关疾病的健康管理及干预。
擅长用中西医诊治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传染性肝病及相关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功能性胃肠病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主持三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课题。
出诊时间:2017年2月23日--14:00----17:00(周四, 正月二十七)
出诊地点: 涞源县中医院二楼专家门诊
预约电话----7358383
获取更多的医疗资讯,医学小常识请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涞源县中医院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