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寨卡病毒专家说了这些

中坝卫生和计生



症状轻不易发现

提醒在南美的家人


“寨卡病毒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常见,很多人误以为是感冒不去就医。但患者作为传染源被伊蚊叮咬后,伊蚊再去叮咬他人,就造成了疾病传播。”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永慧认为,由于寨卡病毒病以轻症为主,不容易发现病例,为疫情防控增加难度。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表示,广东与南美地区交流较为频繁,不少广东人都在南美寨卡病毒流行区居住、经商、务工等。由于南美地区的官方语言主要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而大多数务工人群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往往与当地语言不通,也看不懂相关的疫情提示,具有相当的潜在风险。


就此,省疾控专家呼吁,家里有人在南美务工、生活、旅行的,务必多了解寨卡甚至其他流行病信息,及时告知,提醒其做好防范和应对。


“为恶”不如登革热

孕妇高危需多防范


在省疾控专家看来,寨卡病毒“为恶”甚至不如登革热。寨卡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很类似,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也可出现头痛、肌肉痛、眼后痛、呕吐等症状。登革热还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导致内出血,重症者死亡;而寨卡病毒则不会。


不过,寨卡病毒目前最可怕之处,是有嗜神经特性,破坏神经元、神经中枢后遗症很麻烦。目前最新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可能与畸形新生婴儿如小头症、胎儿死亡有关。因此世卫组织认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存在关联,目前确定为间接关联、高度可疑。巴西的统计发现,寨卡流行期间小头畸形疑似病例是以往新生儿的约20倍。




孕妇(尤其1~3月孕早期)或准备怀孕的女性是寨卡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建议推迟或不去。从疫情流行地区回来的孕妇或准备怀孕者,其间或回来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酸痛、结膜炎,建议进行病毒检测,如果呈阳性,应考虑每3~4周以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广东存在传播风险

灭蚊防蚊是防控关键


疾控专家研判认为,当前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的传播呈上升态势,而广东与美洲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与非洲和东南亚等疫情国家也有直接航班,疫情存在跨境传播的风险,广东也可能会继续出现输入病例。


宋铁表示,广东具备适应寨卡病毒病传播的天然条件,包括伊蚊情况、气候现象,以及广东是登革热高发或潜在流行的高危省份,所以寨卡病毒病传播的风险是存在的。




据介绍,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南美,目前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首席专家何剑峰说,广东现在只有在雷州半岛靠近北部湾的几个镇才有埃及伊蚊,广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到底有多大的寨卡病毒传播效能,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科学证据,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白纹伊蚊是可以传播寨卡病毒的,而是否会像埃及伊蚊的传播效能那么高,我们也在观察研究当中。”


在本月内,寨卡病毒在广东本地传播的风险还没有来到。”何剑峰提醒,但随着气温升高,蚊子的活跃逐步加强,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会加大。


伊蚊一般飞行距离100~200米,最远不过500米,每个家庭将里外的花盆托、花瓶、轮胎内侧等小积水清理、勤换水,不给蚊子繁殖的机会,寨卡就造成不了大祸。

由于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因此张永慧呼吁民众,一定要为家庭安装防蚊的纱门纱窗,尤其是有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性接触可能传播

坚持安全性行为


除了母婴传播,性接触也可能传播寨卡病毒。世卫组织已经发现男性患者精液中可分离出寨卡病毒。


据此,省疾控专家指出,在疫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务必要做好防蚊咬措施,也要防范输血、性行为被寨卡感染风险。所有从疫情流行地区归来的男性、女性,不仅要自我保护不被蚊咬,而且应暂时避免性行为,或进行安全性行为,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这样的保护措施要持续多长时间?宋铁指出,英国寨卡输入病例研究提示,寨卡病毒可在精液中存在最少27天,最长达62天。在此疫情流行时节,利用从南美短期回国“造人”的做法需要放弃。建议男性患者应在痊愈后检测精液、尿液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再考虑备孕。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