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那些让你感动的人与诗
当你遇到心仪的女神,
开口就说“姑娘好美”,
对方会认为你轻浮、很low。
但是你说:
“您一如古文中的美人,
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
那定当是一幅别样的画面。
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
近期备受关注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7日晚落下帷幕,
淡定从容的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笑到了最后,
夺得了本季大赛的桂冠。
本季诗词大会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之最”!
本季诗词大会赛制全面升级,借鉴古人诗词之趣,增设具有“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视频:武亦姝在决赛中的精彩表现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能熟练背诵2000多首古诗词,写得一手好字,“飞花令”环节的出彩表现,让很多粉丝为之惊叹。
就读于上海复旦附中的武亦姝,被网友称为“颜值与才华齐飞”“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也许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诗词歌赋”是文人才能“把玩”的专利,怎么都不能将其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起来。
但是,来自河北邢台的农村大姐用行动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她,一个40岁的农民:白茹云。
白茹云诗词的积累源自于小时候照看弟弟的经历。弟弟8岁时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在发病时就打自己的头,只有她唱着背诗时,才会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她的诗词量也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如今的白茹云更加豁达,她认为生活的这些波折算不了什么,她还会继续坚强地走下去。
她那么豁达,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却都心疼地哭了……
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连续好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着自信的笑容。
台风镇定、落落大方。躬耕书田,诗歌带给她的是心中那份宁静。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陈更感到自己是一滴水落入了未名湖,她从不奢求自己能在湖心激起一朵深深的涟漪,“从进入燕园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要不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同时不失为自己。”
在5日晚上的第八场节目中,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引燃全场热情,霸气霸屏。
在现场,主持人董卿、点评嘉宾、参赛选手和全场观众共同朗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激动人心!
节目嘉宾北师大教授康震老师说道,“每一个时代,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我们这个时代也一样,大家都希望自己追的星,既有姣好的面容,也有美好的内心。”
此言一出,立刻受到了追星族们的热捧。康震老师成了许多人的新男神。
他在讲解诗词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讲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时,康老师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我时常在想,这样的诗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么雍容、大度。”“虽然写的只是一朵梅花,却堪称‘王者之梅’”。
他为白居易的艺术创造力拍案叫绝,白居易四十五岁的时候做江州司马,地位不低,却因为一首《琵琶行》,对一个歌女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样的一种心态和认同,是非常伟大的。”
真正让康老师成为“男神”的,是他还自带萌点。
讲到辛弃疾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时,他说,辛弃疾的心情,就像歌里唱的“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怀才不遇。
网友惊呼:你这浓眉大眼的教授,居然也听《悟空》!
王海军来自内蒙古,65岁。他做了一辈子农民,只读了4年书,却非常热爱诗词。现在他摆摊修自行车贴补家用,修车间隙也不忘写诗,过去三年他已经写了一千多首诗。
写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好坏,于是这位朴实的农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自行车摊前挂了一个小黑板,把自己写的诗写在上面,和大家探讨。如果有人能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对他来说,这一辈子,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带给他希望和渴求。
彭超,来自攀枝花市米易县,是四川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无臂学生。
节目中,彭超过五关斩六将,连续答对10道诗词题目,战胜另外4名攻擂选手,获得攻擂资格。
在最后争夺擂主的比赛中,彭超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而是越战越勇,以丰富的文学知识、深厚的诗词功底和高超的答题技巧,完成了对北京大学才女的逆转,赢得了观众、嘉宾的喝彩和鼓励,成为节目首位擂主。
节目全程用多媒体手段推动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更有多媒体互动平台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
诗没有界限,文化更没有界限。
诗词中不仅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更蕴含了人生的感悟。
诗言志,诗蕴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
脱离工作的烦躁、暂别人间的浮华,
静下心来,读一首诗,
感受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千千万万首古诗词中,
总有一首,
书写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