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毒胶囊仍未绝迹!警方破获估值十亿的特大减肥“毒胶囊”案!

内蒙古医药圈



央视网消息:浙江台州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有毒减肥胶囊案件,涉案金额高达十亿元。


 

 “燃脂天天瘦”等减肥胶囊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等成份。

 去年,台州市有关部门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其在服用了网上买的“燃脂天天瘦”减肥胶囊后,产生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怀疑其中添加了非法成分。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对该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燃脂天天瘦”等减肥胶囊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等成份。

 

“西布曲明”,全称“盐酸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由于食用后可导致心血管病症。2010年,国家食药监局就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


 

涉案货值达十亿余元。

3月13日,警方在广州将生产有毒有害胶囊的犯罪嫌疑人周某夫妇、李某、谭某、颜某等人抓获,现场查获制造设备5台、有毒有害减肥保健品胶囊150万粒。同日抓获违法销售“西布曲明”原料的张某奇夫妇。

 

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4个,经营销售窝点9个,缴获制造设备10台,有毒有害减肥胶囊产品20余种共15000盒,半成品胶囊283.8万粒,胶囊壳285万粒以及原材料“西布曲明”、“酚酞”和“西地那非”等1.3吨,涉案货值达十亿余元。

 

 医生夫妇贪图暴利,辞职走上犯罪路

经查,犯罪嫌疑人周某交代,他和妻子曾是医院的医生,因贪图暴利,辞职后于2015年7月至今在广州市天河区生产并销售有毒有害减肥产品,以批发方式向哈尔滨邵某明等人销售。他们生产的产品成本只几元钱,但是到销售终端就达到了一百元左右。


今天上午,专案组从广州凯旋,将9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台州。


 

 历史上的“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 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药用胶囊接受审批检验。


2012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

刑事拘留45人。


2014年7月22日,宁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扣了潘某工厂的空心胶囊成品6箱(约44.2万粒)、空心胶囊半成品102.9公斤。同时,潘某和现场作业的工人共10人被警方当场抓获。次日,负责运输“工业明胶”和“空心胶囊”的朱某被警方抓获归案。


2014年9月1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目前,因涉嫌有毒有害食品,11人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


2014年10月10日,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生产、储存、销售假药案件,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2015年警方在新昌县将犯罪嫌疑人盛某抓获,现场查扣涉嫌“毒胶囊”50万粒。警方透露,还有大约近百万粒重金属铬量超标胶囊皮,已销往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


 

 杜绝毒胶囊需要各方的努力。

行业人士分析,防止“毒胶囊”继续流入市场,不仅需要加强监管,对失职的监管部门及其人员严格依法处理。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大违规生产的风险,要让企业感到违规生产“划不来”。此外,新闻媒体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位于湖南浏阳经济开发区的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一切为了药品的安全”为使命,从2004年起开启研发淀粉空囊项目,到2013年成功研制出有“毒胶囊的终结者”之称的植物类胶囊壳——尔康淀粉空囊,成功将致癌物拒之门外!为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的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它不含镉等重金属,让人类彻底告别毒胶囊。


警方提醒

公安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食品药品应从正规渠道购买。对于网上销售的减肥药等食品药品要提高鉴别能力。网上购买的,要保留购买交易记录,如有问题,及时向电商交易平台投诉,也可拨打12315或110向市场监管部门及公安机关举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将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坚决打击网上销售有毒有害、伪劣产品等直接危害群众利益和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

文章来源:央视、台州公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