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主任两会后调研为何先选这家医院?它靠啥“火”了?

县域卫生

3月19日上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等人到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调研罗湖医改工作,“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医生的收入有没有提高?”在听取汇报过程中,李斌连连发问。在得知罗湖医改实现了“以事定费,购买服务”,政府对医院的扶持逐年增加,医生的平均收入也达到了30万每年后,李斌表示,罗湖的医改卓有成效,希望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素养,为全国的医改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罗湖医院调研现场

一直以来,深圳罗湖医院受到各界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亦被频频点赞。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罗湖的公立医院、社康中心、医生和患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倒逼医院主动把好医生下派到基层,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把签约居民的健康管好,由“保医疗”转变为“保健康”。 


“罗湖模式”究竟是啥?


罗湖“医共体”模式指的就是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从两年前开始筹划公立医院改革,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小编梳理了一下“罗湖模式”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做法:


2015年6月,《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鼓励医生去民营医院或开办个人诊所,实现多点执业。随着方案逐步推进,深圳罗湖区近日整合区内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建成罗湖医院集团,以法人结构为载体率先试水改革。


2015年8月,罗湖医改迈出了第一步,成立了一体化的医院集团,将罗湖区属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纳入这个医疗服务体系,包括5所专科和综合医院,以及23家社康中心。但是,这28个医疗机构只有一个法定代表人,也只有一个财务中心和人力资源部门,人、财、物高度集中。


2016年年初,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罗湖医院集团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由“保疾病”转变为“保健康”,通过“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方式,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


深圳卫计委的报道中曾经提出,深圳罗湖区对分级诊疗的改革,实质上是彻底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使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来达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目的。罗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本质是按人头收费。


“以医疗为中心”变“以健康为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罗湖模式”也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的称赞: “我们现在提出‘健康中国’的目标,这需要一个统筹协调的政策去推进改革——医院希望增加收入,医保要控制医疗费用,病人希望少花钱,政府希望投入产出成正比,我们怎样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各方面的这些要求?我认为罗湖经验值得推广


罗湖区的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整合成为罗湖医院集团,联动形成“医疗共同体”,并开展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改革。以上一年签约居民医疗保险费用为基数,社保将费用打包支付给医院集团,如果医院在健康管理上做得好,花的医疗保险费用比去年少,那么节省下来的这些钱就可以留给医院。因此,如果居民越健康,医院的病人越少,医院收入就越多,医生薪酬就越高。


 “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医院想方设法去以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减少门诊,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医院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疑难疾病和重症治疗上。”王国强说,健康中国应当从“以医疗为中心”,变成“以健康为中心”,这种转变需要模式的创新,而罗湖的探索正符合这一要求。


来源: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