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大数据告诉你,医药行业怎么走
医药圈那些事,医药行业的领跑者。
现如今,全球经济贸易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新兴市场动力不足、价格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医药外贸发展仍徘徊于低速增长轨道。不过,由于我国医药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积聚,医药外贸总体发展呈企稳向好态势。过去一年里,医药行业所占的进出口的数据是多少呢?
医药圈那些事,医药行业的领跑者。
(2016年数据)
药品种类大PK
中药类:出口降幅明显,进口增长较快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同比下降4.08%,为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出口34.26亿美元,同比下降9.13%;进口11.74亿美元,同比上涨14.5%。
保健品、植提物、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及金额全线下跌,除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下降幅度为3%外,其余商品降幅均超过两位数。其中,占中药类出口份额56.24%的植提物出口数量下降14.29%,虽然出口价格上涨3.91%,但仍无法拉动出口金额提升,同比下降10.93%,成为中药出口整体下行的主要因素。受市场需求影响以及海关监管日趋规范,植提物中的大宗精油类产品如桂油、柠檬油、茴香油、薄荷油、香茅油等跌幅接近甚至超过50%。中成药去年出口额为2.25亿美元,同比下降13.94%,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同比下滑超20%,领跌中成药出口主要市场。
进口方面,除中药材及饮片外,其余三类增幅均超两位数。受甘草酸粉及其制品等进口额增长的带动,植物提取物整体进口额同比增长27.84%。
西药类:出口微降,进口微升
我国西药类进出口额598.72亿美元,同比增长0.87%。出口314.83亿美元,同比微降0.05%;进口28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
大宗原料药是我国医药出口主要品种,2016年出口额256.08亿美元,占西药出口的81.34%,占医药整体出口的46.2%。维生素、氨基酸、青霉素、激素类仍为主要出口类别,氨基酸类、大环内酯类、维生素类和麻醉用药类原料药同比增幅均在12%以上,增长显著。大宗原料药出口数量虽同比增长13.04%,但价格下滑11.59%,出口金额同比下降0.06%。这反映出尽管国际市场对我国大宗原料药需求依然旺盛,但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等制约原料药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加之主流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出口退税的调整增加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下行空间,竞争对手低价竞争策略等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我国原料药已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整体来看,原料药出口将持续疲弱。
西成药出口额31.9亿美元,同比微跌0.24%。其中,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75%,出口价格同比下跌13.06%。与原料药和西成药出口量、价大幅背离相比,生化药量、价均基本持平。
2016年,西成药仍为我国西药进口最主要类别,进口额141.02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西药进口比重达49.68%,呈现量增价跌态势,进口量同比增长8.59%,价格同比微跌1.74%;原料药进口位列其后,占西药进口比重26.88%,在数量同比下降29.37%的影响下,进口额同比下降10.72%,成为拖累西药进口增速的最主要原因。生化药进口量同比增长9.65%,价格同比微跌0.32%,进口额同比增长9.29%,进口额占西药进口比重为23.4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外资药企在华业务不断调整,但从进口需求仍保持上升趋势反映出其业务发展并未明显收缩;而随着本土企业制药水平不断提升,部分产品可实现进口替代,进口规模有所缩减。
市场“新旧势力”PK
出口:主流市场稳定,新兴市场增长乏力
2016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到224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231.58亿、144.4亿和106.73亿美元,出口额比重高达87.11%。除我国对欧洲出口额同比微增0.87%外,其余各大洲全线下跌。其中,拉丁美洲引领跌幅榜,下降9.86%;大洋洲市场紧随其后,降幅为6.71%。反映出新兴市场需求有所萎缩。
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发达国家的格局没有改变,出口前10大目的地依次是美国、印度、日本、德国、韩国、中国香港、荷兰、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我国对前10大目的地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8.04%,出口增幅较大的是韩国,增幅为9.89%。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市场的中东地区,受政治形势动荡、需求不振等多因素影响,出口价格和金额分别下降18.88%和9.5%。
进口:主体格局依旧,多元化趋势渐显
欧洲、北美洲是我国医药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地,比重高达75.26%,反映出欧美产品的优势依然稳固,我国对两个主要市场的产品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除我国对拉丁美洲进口金额下降7.24%外,其余各大洲全线飘红,其中非洲市场增长57.84%,但由于进口基数较小,仅为1.63亿美元,对整体进口金额影响不大,但反映出这些市场的供应能力在增强。
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来源国排名前5位的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合计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6.89%,反映出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来源地集中度较高,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格局保持稳定。去年,进口排名前5国中,德国是我进口医保产品增幅最大的来源国,增幅达17.02%,其次为法国和日本,分别为8.29%和4.53%,反映了主流进口市场的稳定发展。
国企、民企、“三资”PK
在出口方面,2016年,具有出口实绩的医药企业共有家。从数据看,民企占据了江山半壁,“三资”也不容小觑。在进口方面,2016年,我国有医药产品进口实绩的企业20,352家,三资”在进口额方面成为主力军,但是国企实力仍旧显著,进口量是民企的三倍。
省市出口PK
2016年,区域增长冷热不均:,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医药产品主产区和医药外贸的主力军,2016年出口占据前5位的是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除上海降幅5.11%外,其余四省均保持微幅增长,其中排名第一的出口大省江苏增幅为1.32%。
2015年,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出口增幅均超过30%,其中甘肃更是达到了40%,而2016年仅新疆增幅超过30%,贵州下降了62.23%,甘肃下降了44.72%、青海下降了30.8%。
西部省份分化明显,有些能够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能的转移,借助相对低廉的人力及资源成本和政策支持,获取长足发展。但就整体发展而言,东强西弱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趋势走向:2017年医药外贸仍在低位徘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4%,以近30年的历史标准衡量仍处于低位。世贸组织(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1.8%~3.1%,增速将连续第6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是该组织首次提出区间预测,表明2017年国际贸易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特朗普政权上台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遇阻。
2017年,我国医药外贸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态势较为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研发、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各项稳外贸、促增长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外贸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优化;医改继续向深水区迈进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将有效扩大市场对医药领域的需求。但是,以原料和低端产品为主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宗产品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多数产品难以走出价格低谷;国际市场价格竞争依然激烈,汇率因素将对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带来变数。
综合分析,大宗原料药、医用敷料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增幅起伏较大,下半年情况应略好于上半年,但全年仍将在低位区间徘徊。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