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北京医改到底改了什么?这位央视特约评论员说到点上了!

西城卫生通讯





4月8日零时起,以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为重点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将正式实施。


自此,挂号费、诊疗费将成为历史,药品将以医院进价向患者销售,多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更能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但是,有些公众依然困惑,说了这么多,这次医改到底改了什么?


下面让我们听听央视特约评论员怎么说~






医改是把常识改回来




  • 医生是看病的,不是卖药的;

  • 大家也不是得了什么病都需要去三级甲等医院挂最难挂的专家号看;

  • 所有的医疗服务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

  • 医务人员也应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而且是多干多得、水平高的多得、规规矩矩的多得。


这些都是常识,也是此次医改政策的导向。这次医改,就是要把以往被不合理得体制机制扭曲的利益关系,给改回来。


常识回来了,大家期待的满意度也就上来了。




医改改的是不合理的经济关系




目前,医改主要改的是经济关系,一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另一个是患者和患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取消15%的药品加成,是理顺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设立医事服务费,是理顺患者和患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专家就那么多,如果挂一个专家号只需要14块钱,那可能大家大病小病都要去挂专家号,这样真正得了重病需要看专家的患者看上专家的可能就小了。但设立医事服务费后,看专家变贵了,大家在挂号前就会掂量掂量自己的病情,很多人掂量之后可能就去挂了完全能够治好自己的病、价格也合适的普通医生的号了。这样,就把专家资源留给了更需要挂专家号的患者。




这次改革会有什么成效?




检验改革成效,当然要看百姓的感受。所有的改革都要让老百姓体会到“获得感”,但是这种“获得感”不是通过一次改革就能一下子得到的。


4月8日起实施的这项改革之所以成行,是因为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就在同仁医院、友谊医院等5个三甲医院进行了改革试点,后来又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有了这几年试点的经验和部分得到“获得感”的人群,这次改革才得以全面铺开。


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改革就全部解决,解决“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就像万里长征,如果改革措施能够顺利推进落实,那就像在长征路上攻下了一个娄山关、腊子口,攻下以后,还有很多城池要攻破。




改革等同于降价么?




该降的一定要降,比如虚高的药价。但是一个护士干一天只要7块钱,一个专家号只要14块钱,这种严重低于实际医疗服务价值的价格就要合理地升上去。


改革不能简单地跟降价划等号。如果按照目前改革的制度设计执行下去,大家可能看到医生和护士的收入与患者的支出大体都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但背后的经济关系却变的更加合理了。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4月8日后,

此次医改给我们的就医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