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趣闻

可可西里药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千古名句,似乎给清明节印上了忧伤的基调。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很多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历来都是勤劳智慧的,在这个富有传统色彩的节日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古人清明节时的一些趣事!

  


01.祭祀 

  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  



02.踏青

  祭祀扫墓结束后,在古代一些画卷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家人扶老携幼,在万物复苏的田野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03.植树

  有谚语说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暖阳高照,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春雨飞洒,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高。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旧时人们把清明节又叫做植树节。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04.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上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5.碰鸡蛋

  《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战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刻过的,十分精美。山东菏泽地区至今仍流传着清明节碰鸡蛋传统习俗,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算输。


06.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07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第一种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第二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第三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0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09.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1.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1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版权归属原创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七味螃蟹甲 止咳化痰根治气管炎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400-601-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