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兆君教授 谈过敏儿童的体质辨识与衣食住行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属现代文明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更为流行。尽管其成因复杂,但其发病多具备过敏体质和过敏原接触两个决定条件,(1)过敏体质是本病的内在因素:一个小儿患有过敏性疾病,首先必须具备特应性素质,即有家族史、有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腹泻史。临床上常表现为,肌肉松弛、易激惹、忧郁多汗、大便干燥、地图舌、裂纹舌、口疮、磨牙、鼻塞、喷嚏、黑眼圈。具备这种体质的人,具备如下特点,易受过敏原的影响;对环境刺激过分敏感,外界很小的刺激,就可以引发强烈反应,比如气味、冷空气、花粉就可以引起其喘息、咳嗽、皮疹、眼鼻瘙痒、腹痛、腹泻;对抗过敏药物具有特异反应性。(2)过敏原接触是本病的外部条件:有过敏体质而不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病;接触过敏原而无过敏体质,也不会发病。尤其儿童过敏发病独具特点,即遗传禀赋倾向明显,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易反复;发病年龄较早,发病率较高,但病理改变较轻;发病诱因较明确,发作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性,常在3-5月份、9-11月份加重、发作或反复;症状不典型但发作有先兆。中医药防治应从两方面做起:
1、分型纠正过敏体质:科学的中医药防护、纠正特应性素质、控制过敏性炎症、降低反应性是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中心,可望减少发病机会、截断急性发作、延长缓解期、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1)脾虚肝郁型 常表现为肌肉松弛,眼圈黑,地图舌,忧郁,易激惹,夜间磨牙,常因紧张性情绪变化而诱发,就医过程中可自然减轻或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培土健脾,舒肝理气方药,如柴胡、当归、白勺、白术、云苓、枳实、薄荷、甘草。
(2)肝胆湿热型 常表现为湿疹,虚胖,有腹泻病史,皮肤粗糙,舌苔黄厚腻或有剥脱,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清利肝胆,醒胃化湿方药如龙胆草、焦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
(3)肝肾两亏型 常表现为有家族遗传史,瘦小,面色黎黑,脊柱骨骼改变,小便频数。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补益肝肾方药如熟地、黄芪、肉桂、当归、白芍、黄精、黄芩、麦冬、炙甘草。
(4)气阴不足型 常表现为汗多,面色恍白,反复感冒,清涕连绵,喷嚏不断,晨起为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益气健脾,柔肝补肺方药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苡仁、炙甘草。
2.做好衣食住行,避免过敏原刺激:采取EBTG方案,即,E移开过敏物质,B避开过敏环境,T用不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替代可能过敏的药物或食物,G忌口过敏食物或药物。
(1)衣着问题:衣着引起过敏,大致有五种情况:对毛、皮丝、麻、化纤等织物过敏。对衣物染料、配件等过敏。对粘在衣服上的东西过敏(可以是人体自身的,也可以来自体外)。衣服遮盖部位“小气候”的温度、湿度不合适。鞋、袜、帽、巾选择不合适。所以衣着应,保暖透气、少层次、少装饰;不穿毛、皮、丝、麻、化纤、有异物异味衣物;多洗澡、及时换衣。
(2)饮食问题:有些人在进食某种对人体无害的食物之后,可以产生种种异常的反应,即食物过敏。正常人群中发生率在0.3%--3.7%之间,女多于男,儿童多于成人。有人观察婴儿湿疹(现有人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期)对食物过敏较常见,很多对鸡蛋、牛奶、植物油、鱼虾等过敏。婴儿湿疹饮食中60%脂肪过多,40%淀粉过多,20%糖过多,62%有饮食不规则史,在改善饮食后湿疹有所好转,临床上,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咳嗽、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中,食物成为过敏源的的确不少见,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的致敏因素中占绝对优势。在全部过敏疾病病人中,能提供食物过敏史的20%-50%;皮肤过敏中,约有65-69%提供有食物性诱因;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约有24%的成人、56%的儿童患者提供食物过敏诱因。
食物过敏的预防与治疗密不可分,预防更重要。对过敏食物遵循饮食三原则,即,由单一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发现过敏食物(包含加工品)则严格禁食6-8个月、饮食不过饱。具体措施为:避免进食:突出一个“净”字,如花生过敏者不仅忌直接食用生、熟花生,而且对一切含有花生的加工品也应禁食。煮沸处理。代用食物。限制食物疗法:当食物过敏原不甚明确时,可短期(一般为半个月至一个月)采用限制性食物疗法。每隔3-5天加一种食物。食物口服脱敏。适宜于少数经常食用且营养价值高的致敏食物,如鸡蛋过敏者,可酌情由极少量开始食用,以增强病人对鸡蛋的耐受力,如无过敏发作,再逐日增加食量,以不诱发过敏为度。致敏食物去敏。
(3)居住问题
小环境的治理尤为重要。应注意通风、除尘、除螨、少装饰、无异味、湿度、温度合理。地毯、地板革去除。电热毯的使用。枕头的处理。不养宠物。不吸烟。扫除、吸尘、刷漆、喷洒杀虫剂、清洁剂的问题。
(4)行动问题:少做耗氧锻炼,多做三浴耐寒锻炼。注意避免竞技性强的项目如足球、马拉松。避免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锻炼。做好准备活动。切忌运动量过大。急性发作期不宜运动。适宜:游泳。冷水冲浴。日光浴。加强室外活动。坚持少穿衣服(春捂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