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给两类品种机会,药企需紧盯竞品才可兑现红利!
4月18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日期截止2017年5月30日。
《通知》列举了“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时如何平衡兼顾临床需求、支持创新与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6个事关产业链各方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达达君认为,人社部的做法正合人意。多年来,医保目录调整周期过长、创新药难进医保等问题饱受诟病,人社部此时启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对医药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强的福音,达达君给人社部点一个大大的赞!
“五年等一回”不利产业链利益最大化
1.五年调整一次目录周期过长。我国的医保目录5年调整一次,主要对新药、地方调整增加药品和评审专家建议增补的药品进行评审。1999年,我国建立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次年制定了第一版的医保目录,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09版医保目录,将基药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了医保目录的甲类部分,同时新增了260个药品。而从2009年到2017版医保目录公布,时间已经过去了8个年头!
这期间,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观念、经济水平、疾病谱、药品种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医保目录品种,即患者可以获得医保报销的药品种类却没有变化,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也不利于创新药的可及性。
2.现行的医保报销体制让医保目录承载了太多特权!目前,把药物推进医保目录,成为多数药企推动药品上量的“王炸”。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和全民医保的推行,产品的医保身份显得愈发重要,已然成为决定产品含金量和发展潜力的一张王牌。尤其是对于新特药而言,这样的感受更为强烈。请看专业媒体上的药企产品广告,言必称“医保甲类”“医保乙类”;每次参加药交会,映入你眼帘的不是“医保品种”,就是“医保独家”等等。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缩短医保目录的调整时限,常态化、动态化调整医保目录,完善药品准入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附着在医保目录上的特权,有利于整个药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这就像A股与注册制,当A股市场股票供应较少时,股票成为稀有资源,就会出现非理性上涨;如果推行注册制,股票供应量大幅增加,A股市场就会回归理性,附着在股票上的特权也会逐步消失,壳公司就失去了价值。
动态调整对哪些产品有利
1.创新药受益。我国医保目录遴选在制度设计上倾向于选择低价药品。道理很简单,医保支付需要同时考虑财政支付能力和疾病普遍性,因此报销范围内多为经济实用型的国产药物。外资药企的进口药物和国内药企的创新药物虽然更先进高效,但由于价格较昂贵,大多不会成为医保的主要选择。而一旦错过了这一版医保目录,这些企业和产品就得再等5年,甚至更久,而新药的专利期是有限的。按我国新药专利保护期限规定,发明专利保护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保护10年。如果仅在进入医保方面就花费至少5年,对创新药的可及性、对鼓励创新药的发展等都是极为不利的。以在2011年上市的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为例,尽管有人称其为“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但无论是招标还是进入医保,它都遭遇了重重困难。这对于民众受益、产业发展、企业创新,都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按照人社部《通知》中提及的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创新药进入医保的时间会大大提前,这无疑对创新药企业有利。
2.优质品种受益。众亲都知道,决定是否能进入医保目录的是产品,这包括产品的临床必需性,产品与医保目录内同类产品相比是否具可替代性、是否具有更优的价格、疗效比是否更高、是否为创新类的药品等。通常说来,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是政府部门在医保目录遴选时考虑的基本条件。如果符合这些条件,企业的产品就有可能在医保目录的常态化、动态化调整中胜出,并代替其他产品进入医保目录。但是,这些产品必须在质量、临床、安全有效、价格、使用便利等方面与目录内同类产品相比有明显优势。
如何兑现利好?
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尽快进入医保目录,企业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
首先,要研究并吃透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相关政策,制定好本企业的医保目录挺进计划,并了解医保目录内竞争产品的优劣势,紧盯这些产品加强研发创新,让自己的产品显著超越对手,实施替代计划。
其次,对创新药和高价药而言,要在卫生经济学、药物经济学、人文关怀等方面对产品的优势进行阐述,用有力的大数据去影响专家的观点。
(作者:达达君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