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标“扬马”健康护航,百名卫计志愿者整装待发!
资料图
最好设备
17辆急救车辆保障,专业人员携带AED跟跑
资料图
“最优秀的专家团队,及时成立市级专家组,确保在赛事救护过程中让每位受伤的运动员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年初,我委便把扬马的卫生保障工作纳入全系统重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成立了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各相关医院负责人具体负责,调整制定医疗救护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
今年,我市投入了最好的17辆急救车辆用于赛事保障。同时,把最有效的急救设施,用于赛事急救,专业人员携带AED跟跑,第一时间救治心脏骤停患者是防止跑者猝死的有效手段。路面安排20名志愿者骑自行车携带AED(心脏自动除颤仪)跟跑,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的跑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减少跑者猝死的发生。2016年我市马拉松首次安排志愿者骑自行车携带AED跟跑,并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运动员。
科学设置
19个医疗急救站点,为跑者安全护航
资料图
据介绍,运动员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包括中枢和外周两部分,称为全身性疲劳或整体疲劳。)此时的机体神经和激素调控失衡,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会变弱,对糖原和氧的缺乏特别敏感;特别是到达18公里前后大多出现疲劳极限期,而出现生理应急反应,易发生不同伤病。
根据今年参赛人数的情况,市卫生计生委委进一步充实保障力量,动员全市15家二、三级医院、3家急救中心(站)的160名赛道急救人员,50名院内急诊、应急医生护士,以及扬大医学院医疗志愿者400人和100名医务陪跑志愿者,调动救护车17辆,设置19个医疗急救站点(两个救护车移动急救点)、移动自行车携心脏自动除颤仪巡视救护员20人(分别巡视在十五公里赛道向后的医疗站点空隙),在18辆收容车上安排18组医护志愿者,还安排40部对讲机现场指挥,及时处置需要协调的事宜,不断完善保障功能,降低了相关风险。
借鉴国内外马拉松赛事保障经验,分别在起点、2公里、4公里、迷你终点、7.5公里、10公里终点、10公里赛道、12.5公里、15公里、16公里、17公里、 17.5公里、 18.3公里、19公里、20公里、20.5、21终点和终点后400米和完赛点处设置19个医疗急救站点,据介绍,赛程中有2辆移动重症监护型救护车分布在赛道跟随运动员前行。在15公里赛程后路段,每一公里设置一个医疗救护站,缩短两个急救站之间的距离,缓解终点急救站的压力。
特别提醒
请做好赛前的准备
回顾历届比赛中比较多发的伤病有运动性损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扭伤、肌痉挛、骨折等)、虚脱、低血糖、昏迷、胃肠痉挛等。高发赛段:12-18公里处伤病发生率较高,18公里至终点发生病情较重。
据分析,与重症发生的有关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比赛当天的平均气温、湿度、风力等气象条件与伤病发生有一定关联性。“因为参赛者途中出汗量、水和电解质丢失的多少对其体力消耗的作用不可忽视。”
特别提醒,在比赛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赛前3天:首先,要准备好适宜的服装鞋袜,并在参赛服装上缝上参赛的号码布,还要准备若干在比赛时需要补充的食物,如:巧克力、糖。其次,要去比赛路线上进行适当的适应性训练,熟悉场地。再次,不吃生冷饮食、不易消化食物和高脂肪食物,防止患病。最后,保证睡眠,早睡早起。
赛前几小时:为了不耽误参加比赛,要根据自己住所离赛道的起点的距离,提早起床,及时赶赴起点。早餐要在比赛前2.5-3小时内,应和往常一样相等的量,只是相对多吃些糖类,使自身的营养和能量完全满足全程跑的需要。赛前准备活动前,在皮肤易磨处(腋下、乳房、大腿内侧)涂以凡士林,以减少摩擦。赛前1小时开始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注意将各肌肉群和各关节活动开,天气寒冷时由于肌肉关节僵硬,准备活动时间要适当延长,活动强度可适当加大,这样可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也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创造出优良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