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科学,否则【可能要命】
哪些方法对健康
方式:爬山爬楼最损害膝盖
膝关节在30度-60度负重状态下压力负荷最大,上下山或楼梯时关节活动恰好在此之间。
爬山、蹲起、打太极、上下楼梯时,腿是弯曲的,全身的重量转移到膝关节上,导致膝关节的压力增大。
上山时,膝关节会承受3-5倍的压力,而下山时这压力就增加到了5-7倍。
爬山、蹲起、打太极、爬楼梯等动作都会加重髌骨及膝关节的压力,长期高强度地做这些动作,都会致使双膝关节磨损,导致膝关节炎、骨刺、增生等,且这种磨损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如果在年轻时没有有一定强度运动训练的经历,仅仅是在中老年以后“强化”运动以达到防止某些慢性病的目的,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据科学测定,膝关节的关节液和软骨是具有一定量和一定厚度的,是不会再生的。
年轻时没有通过锻炼增加,中老年后的过度锻炼,只会加速膝关节的磨损,造成功能的提早下降。
膝关节损伤并不是中老年人才会遇到的问题,酷爱运动的青年人也是受伤群体。
如果22岁前伤膝一次,50岁前患膝关节退化症风险便比常人高出三倍。
起居:洗澡过勤让皮肤干燥
皮肤是人体最外面的一层结构,冷、热、疼、情绪变化等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都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可以说,皮肤疾病反映内脏和血液系统的变化。
墨西哥墨旭尤州立大学的一项皮肤病研究提醒,频繁洗澡损伤皮肤,甚至会导致皮肤癌。
负责这项研究的病理学家贾德巴·胡浓妮说道,“便利的生活条件增加了人们的洗澡频率,带来与初衷恰恰相反的结果——有害健康。”
频繁的洗澡会洗去身上本来就不多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皮炎;用力地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乘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
经常性的皮肤受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各种随之而来的炎症日积月累下的产物有可能就是——皮肤癌。
因为长期、慢性地摩擦是造成皮肤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一些皮肤过于敏感的人,更应当引起重视。
胡浓妮说道,“一周洗两到三次就够了,而且搓洗的力度也不要太大”。
对老人来说,浴室还是危险的地方。
洗澡太久、洗澡水过热,可能让心脑血管病人感觉胸闷、气喘;湿滑的地面,可能造成滑倒、骨折。
老人因为跌倒最后导致死亡,是北京市全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
时间:冬季晨练太刺激血管
喜欢晨练的人常常天不亮就外出,如果是冬季,室内外温差加大,受寒冷刺激,容易感冒、胃痛、关节痛,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病。
加上寒冷会使血管快速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血压不稳的老人风险更大。
所以,冬季最合适的晨练时间应该是9点以后。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立即换上干爽衣服。
也可以选择下午四五点钟去公园锻炼,此时公园里的树木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空气含氧量高,这种环境适合锻炼,健身操、太极拳、快走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锻炼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养生:热水泡脚也危及生命
46岁的刘女士边看电视边泡脚时突然昏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急诊。
当时,刘女士心跳、血压、脉搏都检测不出,第二天凌晨离世。
为何泡个脚就猝死?原来,刘女士头部脑血管的动脉瘤突发破裂是祸首。
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很难发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寒冷季节是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期。
刘女士发病时,正好遇到两大诱因,一是天气转冷,二是深夜用热水泡脚,都可能令血管受到强烈刺激,一定程度上诱发疾病。
中医早有记载“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说的就是泡脚的好处。
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同时热刺激会使足部微循环加快,使得水中的药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使泡脚治病的效果更胜于口服给药。
泡脚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宜,特别是三种人不能泡,否则会加重病情:
1、当重症的糖尿病患者脚上有了伤口的时候。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
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2、心脑血管患者,过热的水泡脚会引起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到心脏的减少,时间一长会影响心脑的供血;
3、冻脚,刚刚受到寒冷冻伤的机体——通常双脚常见,从寒冷到骤热会加速冻脚病情。
应该用按摩的方法,使受冷的肌肤慢慢恢复温度。
饮食:喝水太多会感觉无力
在人体构成物质中,水大约占据了60%到70%的份额,几乎所有生理反应都有着水的参与。
有的人认为,多喝水有利于排毒,对身体和皮肤越好。其实,水喝多了,也有害。
开水的渗透压很低,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大量喝开水,在低渗状态下人体正常分泌的一种“抗利尿激素”被抑制;
大量喝水后体内排出的尿液量可能比喝进去的水还多,带走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人会觉得无力;
严重者会引起低钾血症、肾小管功能下降,导致肾脏和心脏的损害。
所以,过多喝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很多人听说过“每天8杯水”,究竟用多大的杯,人们的说法不一。
有的人说1200毫升,有的人说1800毫升。
其实,每人每天正常补水1000-1500毫升就足够,怎样判断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是否合适?
可以“量出为入”,正常成年人每天小便次数不超过8次,超过8次可认为尿次过多。
成年人每次的尿量平均200毫升左右,8次就是1600毫升。
第二是看尿液的颜色。
正常的尿液为淡黄色澄清液体,尿色加深可能是水摄入少了,应适当增加喝水量;
尿色过淡也可能是饮水量过多的参考指标。但是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饮水,这其中就有问题了,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高温环境下身体脱水;高血糖、垂体或肾脏功能异常;患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泌尿系统炎症,甚至是一名高尿酸血症患者。
不少中老年人认为,水越纯越好,说明污染少。
纯净水的特点是水里面大部分的物质都没有了——有害的物质没了,有益的元素如钙、镁离子也没有了。
长期喝缺了钙、镁离子的水后,会损伤血管内壁的细胞,形成栓塞,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以上资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要了解更多胃肠问题,请关注“岳氏万全堂”微信公众号:ccyswqt,随时掌握疾病信息,获得专业指导,您的私人胃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