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磊讲堂】通俗易懂|鸡病诊断一定重注病理变化。
1.充血
充血时由于组织器官中动脉血含量增多,外观表现为鲜红色,充血的器官稍为增大,温度比正常时稍高,组织器官的功能增强。禽类全身被覆羽毛,所以体表的充血现象不易看到。在尸体剖检时,由于动物死亡后的短时间内小动脉收缩,组织器官中的血液被挤压到静脉中去,多数情况下也难看到。有时可见鸡的肠壁和肠系膜血管充血,表现为明显的树枝状,鲜红色,养殖户反映的肠子严重出血多属此类。
2.淤血
由于组织器官中静脉血含量增多,淤血部位色泽暗红或发紫,体积增大,温度比正常时低,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淤血在尸体剖检中经常见到,如肝淤血、肺淤血、肾淤血,此时肝、肺、肾脏的色泽暗红,湿润有光泽,体积肿大,切开后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腹水综合征时肠管、脾脏淤血明显,特别是肠管,表现为肠壁呈暗红色,血管明显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时鸡的全身淤血,头颈部最容易看到,表现为鸡冠、肉髯、皮肤、食管黏膜、气管黏膜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3.出血
虽然出血的外观表现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疾病的出血在发生部位、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只要掌握其特点是可以根据出血的变化区别开不同的疾病的。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多表现为腿肌、胸肌、翅肌的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鸡传染性贫血时也会在腿肌、胸肌等处发生斑块状出血,但是还会在肝、心、肠壁、输卵管、肾脏等内脏器官发生斑块状出血,特征性的是趾部皮下发生局灶性出血疱(血肿或称血管瘤),血疱自行破溃后出血不止;新城疫时主要是腺胃乳头的点状出血;禽流感时可发生多处出血,如腺胃、心肌、气管黏膜、皮下等处出血,特征性的是腿部鳞片下出血;传染性喉气管炎时主要是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巴氏杆菌病时特征性的是心冠脂肪的点状出血和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盲肠球虫时主要是盲肠黏膜出血,肠腔内积有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小肠球虫时主要是小肠点状出血,盲肠不出血;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时鸡冠上有针尖状出血点,胸肌、肠浆膜、肠系膜、心外膜、肾脏、肺脏等处出血,有的出血点中心有灰白色小点(巨型裂殖体),严重时肾脏被膜下有大血疱,还会发生便血或咯血;弯曲杆菌性肝炎时主要是肝脏出血,严重时可在肝被膜下形成大的血疱,常因血疱破裂导致腹腔积血。
出血是十分常见的病理变化,只要掌握不同疾病出血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开不同疾病。
4.贫血
家禽的贫血主要是全身性贫血。家禽贫血时主要是全身性贫血。家禽贫血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消瘦,冠髯苍白,血液稀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肌肉苍白,器官体积缩小,红骨髓减少,被脂肪组织取代,黄骨髓增多。
5.水肿
禽类水肿表现为局部皮下、肌间呈淡黄色或灰白色胶冻样浸润,如维生素E-Se缺乏时腹下、颈部等部位呈淡黄色或蓝绿色黏液样水肿;法氏囊病时法氏囊呈淡黄色胶冻样水肿;腹水综合征则表现为腹腔积水,呈无色或灰黄色.
6.萎缩
在家禽中常见全身性萎缩,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机体消瘦贫血,羽毛松乱无光,冠髯萎缩、苍白,血液稀薄,全身脂肪耗尽,肌肉苍白、减少,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肠壁菲薄。
局部萎缩常见于马立克病时受害肢体肌肉严重萎缩。肾脏萎缩时体积缩小,色泽变淡。
7.坏死
坏死是疾病中常见的病理变化,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器官组织的特性不同,其表现有多种类型。禽类的坏死有以下几种形式:
a、点状坏死 多发生于肝脏、脾脏,如禽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禽巴氏杆菌病、鸡弯曲杆菌性肝炎等疾病时,肝脏或脾脏发生的点状坏死,多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小点状或不规则形状。
b、灶状坏死 如鸡的盲肠肝炎时,肝脏发生较大的局灶性坏死,坏死灶大小不等,多呈圆形,灰白色或灰黄色,中心凹陷,周边隆起。
c、脓肿 多发生于皮下,如巴氏杆菌病时,肉髯、头颈部皮下发生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结节内是灰黄色干固的无结构的物质,又称干酪样坏死物,与其它动物不同,禽类的化脓性病灶中的脓液不是液态,而是呈干酪样。
d、溃疡性坏死 多见于消化道黏膜,如口腔、食管、肠道等。在念珠菌病、支原体病时口腔、食管以及嗉囊黏膜会发生不规则的溃疡并被覆假膜。新城疫、鸭瘟、小鹅瘟等疾病时肠道黏膜发生局灶性溃疡,呈灰黄色或灰绿色,表面被覆有干燥假膜,不易剥离,周边稍隆起,周围有出血点。
e、湿性坏疽 多发生于体表,如葡萄球菌病时,颈部、腹下、翅下发生紫红色、褐色坏死,坏死部皮肤溃烂,流出褐色液体,羽毛极易脱落。
8.肿瘤
鸡的肿瘤多呈结节状,大小不等,多呈灰白色,鱼肉状,一般没有坏死现象。如鸡马立克病和禽白血病时可在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形成结节状的肿瘤,但是有时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结节,而是肿瘤细胞弥散在组织中,使整个器官肿大,色泽变淡。
通过病理变化可以看到,不论什么疾病,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病理损失和机体生理机能失衡,疾病治疗过程中除了抗菌抗病毒抗球虫等病因治疗外还需重视对疾病损伤的及时治疗和生理机能调整!
联系方式
统筹:林亚楠 | 视觉:张先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