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的嘲讽: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什么关系?
来自日本的嘲讽: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什么关系?
一则日企小林制药增产中药卖给中国游客抗雾霾的新闻,席卷了中国的各家媒体。
新闻中的这款药叫清肺汤(DUSMOCK),2014年9月在日本上市,最初是以40~50多岁的吸烟者为主要销售对象,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呼吸器官功能减弱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2016年4~9月的购买者中约20%是外国人。在中国遭遇严重空气污染等背景下,作为细颗粒物“PM2.5”的对策商品,“清肺汤DUSMOCK”成为中国游客大量采购的对象。
为了获取中国游客的需求,小林制药还将在门店进行大力促销,面向1月底的春节制作专用的店面促销海报。海报上贴着因PM2.5而变得灰蒙蒙的天空照片,并用中文写着“适合空气污染”。小林制药将在东京银座、秋叶原和大阪心斋桥等中国游客经常光顾地区的约60家药妆店张贴这些海报。
日本人把中药卖给中国人。这个看起来有些荒诞的绕口令式的景象,正在真实的发生着。
如果这仅是个案,那还可以被当成一个有噱头的市场炒作。中药,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但是,如果将视角放大到世界范围上,我们还能保持这种“理所当然”的自信吗?
统观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比,日韩拥有80%份额,而作为发源地的中国,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5%左右。
与此同时,日本中药的生产原料却有75%来自从中国的进口。换句话说,中国只是在扮演中药原材料出口国的角色。而这种角色,也可能保持不住了。
占日本70%以上的制药市场的津村制药,为了确保制药原材料的品质,在中国建设了70余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而中国本土中药企业同仁堂仅仅拥有8处GAP基地。
2011年,津村制药宣布已经实现了中药重要材料——甘草的大规模人工栽培,从此摆脱了只能依靠从中国进口天然甘草的局限。为了这个计划,津村制药花费了十年时间。
那个时候,正逢中国药材价格飙升。而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从2006年开始,中国药材的进口价格持续增加,截止到2011年津村制药研制出人工栽培的甘草,进口价格增长了逾一倍,该价格此后仍在不断攀升。
日本中药(日本称“汉方药”)业界出现了寻求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动向。日本的制药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甚至中亚栽培中药原料——生药。医药品制造与销售企业新日本制药今年春季在缅甸启动了栽培试验,日本最大的中药厂商津村也开始进口在其老挝农场栽培的生药。
除了被抢占的国际市场和去中国化的生药种植,另一个更为尴尬的局面是,在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0.3%,而日韩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
早在1972年11月到1974年5月,日本厚生省就先后4次公布了关于审查批准汉方药的内部规章,并至今还在完善修改,进而确定出汉方制剂的几百个标准处方,药厂可以根据这些处方的标准配比,将药材加工成方便服用的成品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处方几乎全部来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而日本备受欢迎的治疗儿童感冒的“独龙散”,主要成分是地龙、荆芥穗、甘草、角刺,同样来自宋代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汉学家、中医理论基础教授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曾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
此外,日本汉方药国际化的传播形式,也让其竞争对手中药的普及面越来越小。
“汉方虽然有中国的印象,但是日本近代化以来,汉方技术进步显著,对中草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制造能力与时俱进,产品包装也十分精巧。”日本老字号“龙角散”润喉糖生产企业龙角散社第八代社长藤井隆太曾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说。
相比中医以望闻问切、开方抓药的中医主导看病形式,日本汉方药更加依赖制造商。制药商根据标准化处方将中草药商品化,生产成便于流通的饮片、颗粒等方便食用的汉方药,销往日本或者国外。
而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中国的进口中药金额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市场份额、原材料产地、专利所属权、医药标准、文化认知度……所有彰显归属的因素上,中国都远远落后了,甚至国内消费者都在越来越认可进口中药。
那么,造成今日中国中草药之怪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此采访和咨询过很多业内人士,得到的观点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现在我们市场上鱼目混珠,真药难求
中药材市场充斥很多假冒伪劣药材,主要是以次充好现象,相当严重。我们走访了广州各大中药材市场,发现这种情况存在很多,比如说,为了保证色彩的鲜艳,而将一些药材用工业原料熏蒸,为了保证药材的完整,而人为将药材组接起来,甚至福尔马林、明矾以及洗衣粉等东西都被用来炮制药材,以使其色彩鲜艳洁白。
俗话说得好:“在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消费者屡次受这样的欺骗,自然会使自己对中草药的信心,而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们缺乏对真假中药的辨识能力,于是他们只能决定——干脆不服用中草药了,以免使自己治疗不成,反受伤害。
二、中成药制作渗入西药,价贵不实
许多中草药的再经过深加工,制成中成药。通俗明白地说,中成药就是把几种中草药配方混加一起,来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如果是配方混加,这样还好,毕竟是纯天然的药材呢!既然纯天然,那价钱当然要向天上更近一些。因此,在治疗上,同样疾病的中成药,往往要比西药贵许多。消费者也倒还能接受。因为中国人天生对土地有依赖感,觉得土生土长的东西,肯定要比一帮学者在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东西更绿色、更贴心、更安全。
但是,一个著名药物鉴定所,对百余种中草药进行鉴定后作出的结论,却令很多人,包括消费者和中成药生产厂家都大为震惶。那就是在每种中成药制剂中,几乎都加有可以产生同样疗效的西药制剂!也就是说,中草药生产极有可能就是胡乱碾碎几种药材,然后再把西药的相应制剂搅合进去就万事OK。
现在消费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中成药,就是个大忽悠!
也就是说,就是把一堆野草碾碎以后,野草无毒的前提下,再加一些有相应疗效的西药制剂,就可以被称为中成药!
对了,然后再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加上两个字——复方。就是说,我的药里既有中草药制剂,又有西药制剂,然后两种药共同作用,疗效就OK!
真的,估计鬼才相信。消费者被忽悠了一下,自然会恨屋及乌,将中草药视为和野草差不多的东西。这种东西还要我花大价钱去买?
三、中草药发展滞后与媒体宣传不够,大有关系
国内各类各色媒体,宣传我们中草药的知识节目太少,而且往往集中于科教一类的栏目中。
长此以来,广大民众对中草药的知识,了解的少的可怜,怎么办?他们只有去听医院和药店的。但是,药店往往又是“报喜不报忧”,消费者只要一问,就忙不迭地机械宣讲,这种药材的种种好处。凡事有好必有坏,当消费者问及这些药材的副作用时,药店工作人员要么是搪塞,要么就说:“放心的啦,中草药都是纯天然的,那里会有什么副作用的呦?阿婆你不要太担心的奥!”
天啊!纯天然的,就没有副作用?那鹤顶红、砒霜、雷公藤等一大批这种毒药,是怎样把人放翻的?
至于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医患关系格局,就是患者对医生无比的信任,白衣天使一说要吃什么中草药,消费者哪里还会有精力去探究这种药的病理特征?
赶紧拿方子走人吧!因为——后面的患者排着队呢!照这样下来,消费者了解的中草药知识之可怜程度,可见一斑。
四、中草药的冷却与国人观念变化,大有关系
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太重视防病健身,少数牛B的先哲例外,一般是有病了才去吃药看病。
偏偏我们的中草药,我们的许多药材最大特点就是以防病健体为主,注重事前预防。
消费者得病后发现,平时健康时,没有服用中草药保健的习惯,忽视健康投资,一旦得病就想服用中草药立即见效。服用后发现,中草药不能快速地杀灭自己身上的病毒细菌,从而就迁怒于中草药无效。
五、草药衰弱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大有关系
众所周知,中药治疗讲究是平稳,以给身体最小刺激,达到最好的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效果是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最终目的,貌似就像实现共产主义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呢!
但是,我们现代人生活压力就是那么大,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如果,治疗一个感冒,就需要调理个十天半月,估计病愈后,回到单位发现自己早已被炒鱿鱼了。在这种竞争的社会形态之下,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自然就更加倾向于选择西药,结果也显得并不奇怪了。
六、频发的药物事故,虚假广告负面影响,大有关系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复方丹参滴丸事件”,让人们对中成药的效果,有了很大怀疑。更对丹参这一味,本来应用很广的药材,产生了恐惧。
人们一旦对一个事物,产生高度的不信任感,那么,这种情绪的蔓延,是相当可怕的。
人与人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药?我们相关的生产者,并没有反思这个问题,以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不久,又报出了一件令人更加瞠目结舌的事,一位老汉因为吃错了中草药,竟然导致癌症恶化而去世。起因是他没有分清“白英”和“寻骨风”这两味中药。这两种药材名称相似,但疗效相对,如果误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消息很快就流传开来。癌症是什么?是世纪之症!
如果幸运一些,早期发现的话就能“九死一生”,如果是中晚期才发现,那对不起,估计只能“十死无生”。
一些医疗机构宣传的“抗癌斗士”,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癌症,笑看人生的评论,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给癌症患者活下去的信
七、时代是在进步,药材质量却在下降,不争事实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确在进步;不可否认,现在的中草药材质量却在下降。
我们要求中药材是真药。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很多药材的种植,往往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原本要长期生长的自然过程,在赢利的目标引导下,为了实现短期盈利,人为地在种植药材过程加入许多农药、生长剂,导致许多药材质量普遍严重下降。
中药材的源头,普遍变得不行了。那么,一些经销商为了保证药材的销售,在炮制过程再加入一些违禁的东西,以达到较好视觉效果,貌似无可厚非,结果让药材品质普遍下降。
八、真药材质量下降,真药材数量下降,成为事实
由于可耕地质量减少的原因,由于政府措施不力原因,导致很多药农生产出来的药材有收无售,结果只能让药材烂在地里,霉在家里,严重影响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断压缩药材产量。
在来宾接待处,遇到了中国中药学的一位泰斗级人物,与他谈起药交会,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要买药,千万不要在这里买,刚才我已经看过了,哎!路上卖的几乎全是假药!”
在下午召集药商开会时,一件令人感到更尴尬的现象发生了——来参会的药商,竟然没有政府工作人员多!
第二天药交会正式开幕时,凄凉自不必言。
叫人吃惊是会展展台中竟然有一半是西药,一个中药材的药交会却演变成西药会!这可是我们的中药都!
在路上遇到一位当地人,谈起药交会,他说:“哎,别提了,每年就风光这几天,药交会结束人就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政府除了药交会,竟然没有什么别的药材促销措施。我家里收的药都快霉掉了,也没见人来收,怎么办?算了,明年还是种粮食吧!这样最起码能糊口。”说罢他就离去了,留给一个蹒跚的背影。
这只就是中国现代药农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例子放眼全国恐怕有成千上万吧!
九、违规炮制,却大有苦衷
说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问:“那些黑心的商人有什么苦衷呢?”首先,国家为了防止中药宝库外流,公布了一个法规,规定中草药炮制方法保密,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外国人窃取中药的炮制方法,但却使国人自己也难以学到正确的药材炮制技巧,因为保密嘛!
可能你会说:中药炮制方法是自古流传的,那些中药材从业者不是可以向他们的师傅们学吗?
这里不得不说中国特色东西,就是所有师傅在教徒弟时,通常会“留一手”,生怕徒弟超过自己。
这虽然是旧时代的陋习,但在今天仍然大有市场,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规矩一代又一代留下,师傅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就不断地留了一手,又一手,这样到了我们这一代的药材经营者,剩下的仅就只能用硫磺熏,用明矾泡,用橡胶熬一类的所谓“技巧”了。
那么,现在,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多少关系?仔细一想,让人脊背发凉!
贞芪扶正系列,汲取更多活力
贞芪扶正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和女贞子。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女贞子也能诱发淋巴细胞增殖,起到免疫增强的作用,两药都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合用后可显著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率及疾病的复发率,并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作用。贞芪扶正颗粒适用人群广、效果确切,老少皆宜、男女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