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行业动态】聚焦民族医药,传承云南彝药,龙发制药扛旗领军

龙发制药

云南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条件得天独厚,那么如何将先天有利优势转变为后天发展优势?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云南滇中新区管理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主办,云南省中医学院承办的中国工程院《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措施研究》咨询项目启动会在昆明举行。据悉,中国工程院11位院士“组团”来昆为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梳理发展路线图,明晰突破新思路,汇聚跨越新动力。

转变思路 布局战略规划
  “云南地区生物医药基础非常好,得天独厚,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韩德民院士认为,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要把城市优质资源结合起来,在大数据时代进行下移。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以学科为单位,形成1+X的布局。同时以农村区域人口健康体检为中心,形成大数据网络,形成具有功能性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具有功能性的健康管理体系。此外要把健康管理、亚健康康复和慢病统筹起来。应该将服务重心下移,把健康管理体系放到基层。


  

王辰院士认为,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第一,要进行中医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用科学和国际逻辑来证明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规范化和产业化种植药物,是扩大产量形成产业的一个方向,不能完全依靠天然药材。因此对于规范化、产业化所种植的药物和天然生物的药材评价方面,不但要从生物化学上,还要从其他生理学方面做出研究。”

  中医药如何服务大健康? 林东昕院士认为,要真正服务大健康,中医药的基础研究要跟上,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真正服务于大众。杨胜利院士表示,云南发展大健康产业,要聚焦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文化等领域,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项目。云南省可以积极建立和大健康产业相关的新型产业,如休闲养生、旅游养生、医疗养老等产业。



着眼资源 聚焦民族医药

启动会上,如何发展民族医药支撑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受到院士们的热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认为,云南的民族医药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累积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是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要和民族医药产业形成有机融合。


  

“云南中药基础研究及创新能力已经具备,特别在民族药和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比如三七是云南省的民族医药大品种,目前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最全的三七种质资源圃。三七生产抗连作障碍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新品种的培育、土壤修复、水旱连作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黄璐琦院士说,他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调查时发现,整个中药材的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具有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等特点。他认为,目前云南民族药需要开展理论体系的研究,特别是种植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云南民族药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构建中药新资源创新平台,对外来植物品种进行深度研发,资源调查、信息、样品收集,开设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培训班。



与会其他院士认为,云南应尽快构建重楼、玛卡等云药标准体系构建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下一步可以将民族医药特色的民间医疗套餐服务、药膳调理等融入休闲养生和综合性养生中,形成独具云南特色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龙发制药 经典彝药传承者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与挖掘。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彝医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华传统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而彝药以其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实践迅速崛起,成为中华民族医药的一朵奇葩。



龙发制药是国家民委认定的民族药生产企业,也是彝药品种最多的药企,坚实的举起了彝药发展大旗。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100多项殊荣,成为民族医药界的典范。振兴彝药,是龙发制药的责任和使命,是担当和情怀,更是机遇和挑战。

在大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当下,龙发制药站到了时代的风口。带着对彝药与生俱来的热爱和推动中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使命,龙发制药在企业发展中且行且思,不断为产业带来新的思索和发展模式。



2017年4月27日,云南龙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北京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彝药第一股,正式开启中国彝药的资本经营之路,传承博大的中医药文化。 

 



彝药龙发     健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