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小时的生死急救

郫都区人民医院

当劫后余生的王园(化名)带着已快三个月的宝宝,出现在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妇产科病房时,显得格外的轻车熟路,不停地与医务人员打着招呼,聊着家常。今天,是她出院后第6次来院复诊,医生告诉她,此次生产过程中的并发症已明显好转,她可以和其他妈妈一样照顾自己的宝宝了。


突发意外,孕妈妈、新年宝宝危在旦夕


1月28日凌晨两点,空气里弥漫着炮竹燃烧未尽的火药味,人们都沉浸在新年的睡梦中,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顿时打破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宁静。

王园,24岁,孕39周,近两周时有心悸症状,但以为是正常妊娠反应一直未引起重视。突然的破水让她和家人慌作一团,看到救护车的到来,让她和家人略为松了口气。

到达医院后,王园已经开始出现宫缩,并且越来越强。此时的她越来越难受,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心跳高达每分钟160次。而雪上加霜的胎儿胎心也时有减速,不除外胎儿窘迫可能。当值班医生看到这一情况后,在作出急诊处理的同时,立即将该产妇情况电话汇报给了妇产科副主任袁源。此时虽是凌晨,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急救已经要马上开始,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10分钟搭建生命通道,26人全力抢救


当电话得知产妇情况后,袁主任断定此刻产妇及胎儿情况十分危急。他一边电话嘱咐值班医生处理方案,一边迅速赶往医院,同时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预案。不到10分钟,医院妇产科、超声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输血科、手术室、麻醉科、产房等多个科室的精兵强将,共计26名医务人员汇集一堂,快速组建了抢救小组,全力参与抢救。

此时的王园情况越发危急,心悸症状明显,呼吸急促。心电图显示此时的心率已高达160-180次/分,考虑阵发性室上性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彩超显示患者左心增大,室间隔搏幅稍降低,二尖瓣前向血流加速,二尖瓣重度返流重度;射血分数仅仅只有28%。

当心血管内科主任余朝萍查看了患者情况后,不由得手心捏了一把汗,此患者考虑诊断罕见的围生期心肌病,同时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余主任立即将此时患者的病情上报给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天虎,经过刘院长再次会诊后,认为该孕妇为妊娠妇女心脏病,其分级为5级(最高危),孕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心衰、心脏骤停。如条件允许最好转上级医院,同时将此情况上报到区产急办。

如果转院,孕妇宫口已开大3cm ,转院途中也是相当危险。如果继续试产,分娩会加重孕妇心脏的负担,必须尽快采取剖宫产,才能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但产妇现在心脏的情况,能否承受手术、麻醉等带来的冲击,这一难题摆在了家属和抢救小组的面前。

尽管病情异常危重,王园和家属还是拒绝了转往上级医院的建议,要求于我院手术,有危险愿意与医生一起承担。有了病人的信任,虽然手术的风险和挑战很大,可作为我区医、教、研中心,抢救小组意识到救治危重症病人责无旁贷。

此时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在积极、准确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 妇产科主任黄武、医务科主任王成、麻醉科主任李军祥、心内科主任余朝萍、重症医学科主任晏明君等专家再次紧急讨论了患者病情,分析了各种可能,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争取母子均平安。

经过迅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手术终于开始了,术中所有人都绷紧神经,时刻观察着患者的生命体征。虽然术中历经波折,但最终在医务人员的协作下迅速顺利的完成了手术。产妇情况有所好转,新生儿情况良好!得知这一消息,家属在手术室外喜极而泣。




多科协作,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手术后,王园按照计划转至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整个春节假期,心内科主任、产科主任、重症监护室的主任均守在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制定各种治疗方案。通过148小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王园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一周后转回普通病房与宝宝、家人团聚了!

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安危,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团队就像箭在弦上,时刻准备着。复杂的病情考验着团队的综合诊治能力,这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我院妇产科危重救治能力增强及多学科协调配合和保障的结果。同时,医院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优势学科的快速发展为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专家提醒:孕期心脏疾病难诊治,如遇不适切莫拖延

据妇产科副主任袁源介绍说,此例患者因在产前2月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因孕期担心宝宝安全,未就诊,而感冒可能引起心肌炎以致扩张性心肌病等病变。在孕37周后时有心悸,因每次持续时间短暂,也未引起重视并告知医生。孕期抵抗力下降,孕晚期心脏负担逐渐增加,均可能导致孕期特有病变发生,或使原有疾病加重。

医生再次提醒:如果孕期出现心悸不适、呼吸困难、头晕、眼花等症状,或有感冒、拉肚子自认为是小病的都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切不可因为各种原因而拖延等待,一旦贻误治疗时机可能导致后果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