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超实用!护理工作小技巧大盘点,值得收藏!

潮安卫生计生


谁是群众健康的“贴心人”?当然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啦。作为一名护士,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顾虑:我工作能做好吗?我能按时完成吗?我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吗?我能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吗?在抢救病人时,我能镇定自若吗?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啦,小编双手奉上护士工作小技巧,赶紧收藏啦!

 

扎针操作小讲堂


1

静脉注射及输液法

扎止血带后皮肤绷紧,以血管微凸为好,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是很重要的。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选好血管后便可准备消毒进针了,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

对于那些较胖看不见血管的病人,扎止血带后用食指轻轻在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每个医院用药不同)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会留下一条"水迹",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以及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血管较深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对于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

对于扎止血带后血管仍不易暴露者,可以用手轻拍,但更建议适度轻揉至血管凸起。当然,临床上曾碰到一例止血带扎过以后血管凸起,轻揉后便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好重扎止血带,所以临床上还是需要随机应变的。


如果手背血管不清、可另选手指、手腕或手臂等地方进行注射或输液。手指以大拇指、食指或中指的血管较易找,少数病人无名指和小指血管易找,但手指扎针不易绷紧皮肤和固定针柄,且病人较疼痛,故一般不可取。

手腕内侧关节处的血管虽然粗但是很滑,即使扎针成功事后鼓针的概率也很大,稍微一动针头便可滑出血管外,特别不适合老年人及儿童,所以尽可能在手背处找血管,并从远心端至近心端的方向依次扎针以保护血管。

血管较滑者、若进针后血管偏离,不要慌,继续绷紧皮肤,并将针头稍转向血管、侧行进针。

有些病人回血很慢或者根本不回血,如果感觉自己确实扎进血管了但没回血,可以试着捏下输液皮条,松开的时候如有回血则证明注射或输液成功。不见回血切不可盲目进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扎法,以选择较粗血管为宜,因为可能有时要快速输注甘露醇等。因为是软针不易鼓针,故可选择手腕内侧较粗血管,也可选择手背或手臂血管。排气之后绷紧皮肤进针,角度可在三十度左右,见回血后立即推软针退钢针。



2

皮内注射法

皮试液包括头孢类、青霉素、普鲁卡因等,不管原始单位多少、配完皮试液注入皮内的单位15U~50U。青霉素类皮试液的配制记住抽三排二即可,即注2ml稀释液(百分之0.9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灭菌用水)到密封瓶内充分稀释后,抽0.1ml出来加稀释液至1ml,摇匀后排至0.1ml,这是抽一次排一次;接着再抽稀释液至1ml,摇匀排至0.1ml,这是二抽二排;再加稀释液至1ml,摇匀即可。

注射位置选取一般在前臂掌侧下段避开静脉处,小角度近似平行进针,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即可注入试验液0.1ml,最佳注射后皮丘上应有两到三个左右毛孔。



3

肌肉注射法

皮肤绷紧,九十度进针,进针长度为针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注射前注意回抽,如有血液应立即拔针重扎。

PS:注射位置通常选择连线法,即从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连线,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简单易行不易出错。



4

皮下注射法

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对于胰岛素笔注射可选择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因为胰岛素笔针头很细,可能减轻病人疼痛。


  

去除胶布痕迹

工作中常常使用松节油予以去除胶布痕迹,但松节油气味较大,患者不易接受。特别是小儿头皮针留置时间较长时,胶布粘贴在头发上与头发紧密相粘,不小心易把患儿头发粘掉,给患儿带来痛苦。

可取石蜡油棉球擦拭,先轻轻揭起胶布的一角,一手拿石蜡油棉球紧贴胶布与毛发粘贴处擦拭,另一手边把揭起的胶布向相反方向拉紧,胶布便会很容易的被去除。既省时省力又不伤皮肤毛发,临床使用比松节油有效。


固定引流袋、尿袋

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连接引流袋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换药镊子进行固定。镊子分开,将引流袋顶端的连接圈置于中间后,夹闭镊子,将镊子插入床旁孔或床体与床垫之间,进行固定引流袋。

 

解决负压管压力不足问题

为患者抽血化验时,使用的是抽血针和负压管,使所抽取血液直接进入试管。然而在临床操作中有时会遇到试管负压不足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后,往往采取换试管或重新使用注射器抽血。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和器材,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有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解决负压不足的问题。在采血前准备20ml注射器一个,当负压管内压力不够时,将针头插入负压管进口处,用注射器回抽,就可以按要求抽足所需血量,此方法就是重新给试管制造负压。

 

判断心搏、呼吸停止

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伤口不出血。

以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仅凭这两项即可作判断,并立即开始实施BLS技术。

 

判断大动脉搏动消失

因颈动脉浅表且颈部易暴漏,作为首选。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食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

其次选股动脉,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区,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触摸有无搏动。由于动脉搏动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不易触及,因此,触摸脉搏一般不少于5~10秒。

 

观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

病人两侧胸廓运动对称,呼吸音一致,机器与病人同步呼吸,提示呼吸机已进入正常运行;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及病人面色、口唇等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注意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气,各接头连接处有无脱落;观察各参数是否符合病情需要。

 

搬运内脏出血的病人

内出血发生多为急性,病人常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因此必须分秒必争的进行抢救,休克好转后,再行搬运。

(1)若为肺结核大出血者,已知咯血病灶位于哪一侧,则应在患侧放置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搬运前可给小量输血或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止血,采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突然咯血发生窒息。

(2)若为消化道出血时,应采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流向腹腔,稳托腰背部,避免抱胸腹部,以免加重出血。

(3)若为肝脾破裂出血者,因其出血量大,休克发生快,也应先输血补液,休克好转后再搬运。肝破裂时取右侧卧位,脾破裂时,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出血,若为开放性脾破裂时,应迅速用无菌温水棉垫或止血海绵填塞止血后再搬运。

(4)注意输液器的皮管勿折曲,保持输液通畅。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

立即停药,平卧、保暖,给氧气吸入;

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明,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

在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病历整理



来源:中国护士网、掌上医讯、搜狐健康



——THE END—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潮安卫计局公众号

微信号 : caws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