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的癌症是“传染”来的,你早该学会这些预防方法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

有人说是遗传的,有人觉得是接触了致癌物质,有人认为是环境污染,还有人怪命不好……有些癌症是通过“传染”找上门的。我们每天和家人朝夕相处,难免会影响彼此的健康状况。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揪出常见的感染致癌因子,保护你和家人的健康。



一项对中国人群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归因的调查发现:慢性感染是导致中国患者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



1

乙肝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在我国,85%~90%的肝癌都与乙肝有关。乙肝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可导致肝癌的病毒之一,它会反复对肝细胞进行破坏,从而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同时还会促进细胞癌变。


此外,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大患癌风险,应注意预防。


预防方法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只要控制好这三个环节的交叉传染,就几乎切断了乙肝病毒的出路。


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的强大武器,建议健康人群尽早遵医嘱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一旦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阴性,应及时补种疫苗。


当然,并不是说感染乙肝病毒一定会得癌,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共同进餐、握手等日常接触通常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千万别因为这个原因歧视感染者。


2

幽门螺杆菌


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引起胃癌的头号因子,在我国的感染率也很高。曾有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北京的感染率为57%,上海为59%,广东省为42%。


预防方法


分餐、用公筷,预防病从口入。建议吃饭尽量用公筷,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夏季更要注意少喝生水、少吃生食。

  

50岁以上每两年查一次。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后者更加便捷。一旦确诊,要及时遵医嘱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集聚性,如果父亲或母亲有胃癌家族史,即使治好了,家人也有被感染的危险。所以,如果家里的某人需要治疗,整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可能也需要同时治疗。


3

人乳头瘤病毒(HPV)


这种病毒和宫颈癌关系密切。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过性接触传播。


虽然感染HPV不代表一定会得宫颈癌,但如果HPV持续感染1~2年以上,无论什么年龄,都意味着后续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预防方法


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式。通常认为,最适合的接种人群为未感染HPV的16~26岁女性,即提倡还没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注射疫苗。如果已经感染了HPV再接种,效果相对有限。


避免高危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经期不注意卫生等,都属于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定期筛查。性生活3年以上,就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30岁以上的女性,务必要定期筛查宫颈问题。


4

EB病毒


研究发现,超过95%的鼻咽癌患者与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有关。接吻、共餐等都可能给EB病毒可乘之机,尤其在口腔黏膜破损时,感染EB病毒的机会有所增加。


感染了EB病毒并不代表一定会发展成鼻咽癌,大约3%~10%的EB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会转化为鼻咽癌患者。但预防EB病毒感染,是降低鼻咽癌风险的有效方法。


预防方法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漱口,饮食讲究卫生等,都有助预防该病毒。吸烟等因素可能激活潜伏在人体内的EB病毒,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筛查。高危人群包括: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的居民;经常接触油烟、长期吸烟、有慢性鼻咽疾病史的人群;家族中曾有鼻咽癌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而中国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华南五省(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其中广东、广西位居前两位。这些地区的居民尤其应重视筛查。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20~40岁以上的人出现鼻出血伴有单纯鼻塞、耳闷,鼻涕恶臭时,应考虑到恶性肿瘤的可能。如果有家族史,且持续出现鼻塞或鼻出血症状,应高度警惕。另外,约3/4的鼻咽癌患者有鼻涕带血的症状,多数人是在清晨洗漱时发生,这是典型的鼻咽癌早期表现。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