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随访到帮扶县域,这家移动医疗公司如此“起死回生”!

县域卫生


短短四年,移动医疗公司经历了过山车般的眩晕——2014年的创业狂热,2015年的资本寒冬;而到了2016、2017年,政策的阴晴不定更让人体验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雪的纠结与忐忑。

 

徐鹏选择在医疗圈创业,就是在2014年。创业三年来,他创建的麦豆医生经历了这个行业所有的风和日丽和暴风骤雨。身处这样一个不平静的行业,企业若要在竞争和动荡的双重压力下取得发展,需要更积极的决策和行动。

 

所幸的是,徐鹏顺势将一开始的线上随访业务向帮扶县医院转型。

 

“惊险的跳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医疗行业的风浪曾让移动医疗公司两次面临这样的“跳跃”选择。

 

一次是2015年下半年的资本寒冬。从2014年开始,医疗行业的痛点和需求吸引来大批移动医疗创业者。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统计,截止2015年9月,移动医疗创业企业数量在2000家以上。但医疗的低频属性、模糊的盈利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让很多移动医疗公司由“先锋”变成“先烈”。

 

而徐鹏非常惊险地完成了这次“跳跃”——80后的黄金年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育背景,趟过坑的创业经验,这些投资人看重的标签让徐鹏在2015年上半年有惊无险的拿到A轮融资。

 

另一次“跳跃”选择,发生在2016年。“东北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引来媒体的报道和政府对医院挂号漏洞的管理。同年2月6日,北京市卫计委推出打击“号贩子”的八条措施,明确要求清理“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所有有此类行为的医务人员,应当自行解除与商业公司的合作”。政策出台后,一时间草木皆兵。所有以医生为核心用户的线上平台都或轻或重的“受伤”了。

 

比较庆幸的是,在2015年11月,徐鹏带领团队开始打磨新的业务——名医到家。通过线上随访业务沉淀下来的医生和患者资源成为这次业务转型的底气。

 

用市场化方式固定优质资源下沉

 

向基层医疗扎根发展,是名医到家的业务特色。通过一次基层医院调研后,徐鹏觉得,医疗行业融钱、烧钱、跟大城市大三甲医院合作已经成为红海,而居于县域的医院和患者最需要帮助,最需要优质医疗资源。

 

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实现这一朴实的想法需要打通城市三甲医院专家与基层医院,而麦豆医生就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陪吃、陪喝、陪玩”,这是以前专家去基层帮扶的烦恼。或者行政命令上的帮扶影响专家工作的积极性。如何通过一种市场化的形式将帮扶关系简单化、固定化成了麦豆医生的机会。

 

以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为例,麦豆医生的合作专家,每两到三周来到医院,以门诊带教、会诊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方式,指导当地的核心骨干医生提升业务水平,从而将当地患者留在本地治疗,提升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同时,患者减少了去一线城市就医的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专家诊疗服务省钱省时省心

 

在县级医院拓展上,招聘到合适的城市经理以及如何叩开县医院院长的门,获得县医院的信任成为业务拓展的挑战。这个问题对徐鹏来说,现在已经不成问题——名医到家业务上线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在内的8个省、30多个城市,与超过200家医院达成了合作。这一成绩然说明问题。

 

据徐鹏介绍,麦豆医生的收入渠道主要来自患者的会诊费用和基层医院支付的费用。目前,麦豆医生已经做到每月1万多的订单量。据徐鹏估算,2017年,麦豆医生的业务将会覆盖全国的15个省,约100个城市。

 

路在脚下

 

基层医疗在最近几年备受国家政策关怀。强基层,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让当地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国家医改努力的方向。很显然,名医到家业务押对了宝。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全面构建医联体,名医到家实际上便是在帮助医院,对接大医院的专家,这同样是一种形式的医联体。”徐鹏觉得,名医到家可以称为“共享医院”的概念——通过和县医院合作,把基层医院的场地、床位、设备等闲置资源盘活,并与名医到家合作的专家资源进行匹配,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医疗联合体。

 

朋友多才能走的远。徐鹏介绍,麦豆医生已经和华医心诚医生集团以及华夏泌尿外科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名医到家平台,来推广医生集团的专家医生服务。

 

徐鹏说,他做的是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顶天”是指对接优质医疗资源,“立地”是指与县医院建立信任、合作。他要把这件事做好,帮助到基层的父老乡亲。


2017中国医生集团大会,第二波大礼来袭,6月10日前报名,大会注册费仅需700元(含会议当天午餐),你还在等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三届医生集团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