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省将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将影响每个海南人的生活

澄迈卫生计生
为加快推进健康海南建设,6月5日,海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海南重要讲话,以及全国和我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突出预防为主,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为推进健康海南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2

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

3

坚持城乡统筹,典型示范。

4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




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2017年,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符合我省实际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推动各市县开展建设试点,基本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力争全省建成省级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比例达40%、健康村镇建设示范村镇比例达20%,以典型示范带动全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深入开展,为建设健康海南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建设指标
1

营造健康环境方面。

2

构建健康社会方面。

3

优化健康服务方面。

4

培育健康人群方面。

5

发展健康文化方面。

重点建设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单位

指标

1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建成区)     

%

≥85

2

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

≥95

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   

%

≥99

4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

%

≥90

5

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建成区)

%

100

6

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

%

100

7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   

平方米/人

≥15

18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0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10

城市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建成区)

平方米/人

≥1.8

11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       

人/千人

≥2

12

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

人/GDP(亿元)

≤0.16

13

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       

%

≥95

1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0

15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张/千人

≥35

16

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

%

≥65

17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

≥85

18

儿童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

%

≥85

19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85

20

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管理率

%

≥90

2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千人

≥2.5

22

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

人/万人

≥8.3

23

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

%

≥80

24

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8.5

25

人均期望寿命

78.5

26

婴儿死亡率

≤5.43

27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9.14

28

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

/10万

≤300

29

结核病发病率

/10万

≤78.34

30

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

≤18.1

31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5

32

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

%

≤20

3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

≥45

34

每万人拥有志愿者人数

/万

≥1000

35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受健康教育宣传的人群比例

%

≥85


以上指标主要适用于健康城市建设,健康村镇建设参照执行。




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普及健康生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指导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二)建设健康“细胞”工程。积极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建设,推动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机关、进营院、进家庭,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三)完善健康管理模式。加强医防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以大数据支撑群体疾病预测和个体化服务,强化慢性病及早预防、筛查、干预与早诊早治工作,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拓展“治未病”、中医特色康复等服务,探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坚持源头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综合治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强化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五)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海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和消防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应急体系,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控职业危害风险,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减少伤害特别是青少年伤害发生。


(六)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和功能,逐步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餐厨垃圾管理,全省城镇医疗废物实现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加快城市公厕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改进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方式,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七)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大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稳步推进深度处理,形成“双重水源、双重保障”能力。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城市供水应急和预警机制,努力控制和消除突发供水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国家要求。






健康村镇建设的重点任务
健康村镇是在卫生村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卫生面貌,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大力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卫生村镇动态管理,促进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为健康村镇建设奠定基础。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完善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推进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和宽带普及。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健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采取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发展村庄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为重点,有序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重点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

3

加强农村改水改厕。

加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和管理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农村特别是水源型、饮水型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大力发展区域供水,统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快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建设改造,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造,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加强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无害化卫生厕所配套建设,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

强化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

4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

进一步强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大医院纵向合作,建立区域医疗保健联合体;

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有效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方便农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和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体弱儿筛查及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率。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筑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5

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普及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健康行为干预,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健全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室、文明生态村宣传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

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培养农村文体骨干和体育健身志愿者,带动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协调。

2

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制定规划。

3

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4

多方筹集经费,落实资金保障。

5

深入交流学习,提升建设水平。

6

落实评价督导,严肃追究责任。




来源:健康海南Hi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