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屡拖中医药行业后腿 性状鉴定成最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地位的提升,我国中药产业越来越受市场热捧,然而中药饮片却成为质量不合格屡被食药监局曝光的“黑榜常客”。据了解,食药监总局今年以来发布的17次抽检通告中,关于中药饮片的就有9次。
(中药饮片屡拖中医药行业后腿 性状鉴定成最大难题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然而,中药饮片的总体工艺技术远落后于其他中成药产业,市场散卖的药材质量不稳定,且存在无序竞争、低价竞争,导致不少患者连带对中药处方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产生了怀疑。为了保证中医药行业稳定发展,国家食药监总局将中药饮片作为重点整治对象,抽检多、曝光频。然而市面上常见的掺假、染色、增重等顽疾要清理干净并不容易。
中药饮片性状如何鉴定
据了解,对于中药饮片而言,药品标准规定的性状项目是认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此种药品冒充他种药品的”有效鉴别方法。当药品的性状发生改变时药品的有效成分就会受到影响,性状检查是药品检验中的第一检查项目。因此,中药饮片性状倘若不符合规格,可能会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功效。
业内专家介绍,中药外观性状是中药质量重要评价指标,涉及到形态、色泽、气味、质地等方面。其中,颜色和气味是外观质量检查中的主要指标。在古代,古人通过眼看、鼻闻、口尝的方法来控制中药的颜色和气味,检测结果不可避免的受到感观差异和检测环境的影响 ,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据悉,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电子鼻和电子舌相继问世,并出现了成熟的商业化产品,并逐渐适用于食品、环境检测和医药等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大多数性状检测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很难控制好饮片性状的精准性。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下带来的电子设备相较于人类传统的辨别方法而言,更精准、有效、客观,应该加以普及和推广。同时相关的电子设备企业应投入心血钻研技术,研发更高效便捷的产品,助力中药饮片鉴定更方便。
影响中药材性状的因素与措施
笔者了解到,影响中药材性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植环境、采挖季节、人工种植时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形状。此外,中药饮片由于加工炮制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性状、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
“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以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使得中药饮片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业内人士王女士如是表示。
对此,不少专家建议,中药饮片原料品性的参差不齐,解决方法必须要从源头上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应推进中药材的人工培植及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加快中药饮片GMP认证步伐,强化生产监督,从而保证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中药饮片的质量除了从源头上规范种植以外,还需完善中药材与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除了应对传统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方法等项目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及有害元素等项目进行检查。
另外,由于中药饮片的炮制情况比较特殊,全国很难达成统一的炮制标准。因此,各地可以尽快修订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遵照执行,利用“因地制宜”战略,保留本地地域特色。在尊重地方的用药习惯,总结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研究成果,建立操作可行、质量可控的中药饮片标准及炮制规范,从而助力中药饮片行业早日脱离“拖后腿”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