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 | 院长的家风

晋中卫生计生

赵振翀,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97年1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辛村卫生站工作,曾连续多年被卫生系统评为“优秀工作者”,2003年被平遥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至2014年任辛村分院副院长,2015年至今任辛村分院院长。今天,由赵振翀为大家讲一讲他的家风故事......


什么是家风?我想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教养与传承吧!在农村老百姓叫做"门风",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相传的做人的准则与处世的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正能量。于是我也开始沉思,我的家风是什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农民,他们没什么文化,不会去概括具体的家风是什么,但他们在日常教育子女和为人处世方面做到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待人要诚实、出门"三辈小"、吃亏是福、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等等……父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却讲出了这么多大道理,而且在生活中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静下心来,细细回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就是我家家风的真实写照吗?我想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掉父母的这些教诲,而且还要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继续教育我和我的儿女。于是我闭上眼睛,开始追忆他们的身影。


1


百善孝为先。在我很小的记忆中,每天晚上吃完饭后,父亲总是要出去一趟才回家睡觉,大了一些才知道父亲临睡前要去看望一下奶奶的,而且奶奶还不是和我们同住一个院子,距离我们还不近咧。长大懂事后,又知道奶奶并不是父亲的亲生母亲,我的亲奶奶在父亲三岁时就已经过世了,现在的奶奶是爷爷后来续娶的,但却正是这位奶奶将父亲养育成人的。再后来,从村里人们口中得知,奶奶待父亲如同己出,父亲也非常孝顺奶奶。奶奶的晚年是由父亲兄弟三人共同赡养的,但作为最小儿子的父亲却与奶奶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我记得父亲总是早早地为奶奶送去米面,冬天又早早就备下柴和炭。逢年过节或有好吃的,妈妈总是让我们先给奶奶送去,或把奶奶接过来一起吃。现在想起那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



父母无微不至孝敬老人的言行也给我们无形中做了一个好的榜样。我在家里是老小,由于母亲走的早,我一直是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直至结婚后也未有一点改变,就连刚过门的妻子也是任劳任怨地为父亲做饭洗衣服,没事的时候还陪着父亲聊天打发着晚年生活。父母亲每每生病时,甚至临终卧床不起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做到了不厌其烦地轮流守候在床前,喂饭喂水喂药,擦洗身子,清洗衣服,绝不让长一个痱子,生一个褥疮。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对于我们来说,伺候老人永远都不会觉得累,直到现在还是觉得没有伺候够、伺候好。


2


待人以诚。很早以前我家里有一个老式皮箱,里面保存着几本旧书,直到现在,在我家足足保存了五十多年。父亲说他一直在等一个人来取,说是当时候在我村教书的一名先生,与父亲平日处度甚好,很投缘。就在他要离开我村的时候,托父亲为他保管这些书,说好以后来取,可不知道什么缘由,从此这位先生一直再未回来,杳无音信。父亲每当说起这事时,我们都说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人肯定早已忘记啦,处理了吧。但父亲一直不让我们去动它,还说将来若是他的后代来取,咱却给人没了,不就成了说话不算数的人啦?可直至父亲去世都没有人来过,如今我还在继续好好保管着……


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当时一句承诺,宁愿守候了一辈子。父亲常常说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实实在在的农民,我们永远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3


父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在五六十年代生活最困难的那个时期,凭借父母的勤劳,支撑着我们一大家人的生活,没有让一个孩子受饥饿。我想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就是父母恪守一辈子的家训。我家人口多,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起早摸黑的劳动,总是有干不完的地里活,父亲用他宽厚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在我印象中,就没见过母亲闲过,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家务事,我经常半夜醒来,看到的总是母亲坐在缝纫机上劳作的身影。我家孩子多,衣服总是大的穿小了,小的再穿,小了改了,改了再改,总是换着样式,让我们穿的很体面,即使一块补丁也要做出花样来。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勤勤恳恳劳作着,总不愿让我们受冻挨饿。



父母这种勤劳的习惯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所以我们从小都很懂事,那时候一放学,总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尤其是我的大哥大姐,看着父母年龄大了负担越来越重,加之母亲体弱多病,他俩就悄悄地把学退了,回家一起和父母扛起家务,供我们读书。即便他们都是好学生,却把机会留给了妹妹弟弟们,他俩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青春,牺牲了前途,却毫无怨言。


4


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说实话,现在想起来都很怕他,怕他高深莫测的目光,怕他不作声却仿佛在说话的眼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对我唯一的一次体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小学五年级是要到邻村乔家山小学上的,每天要步行两公里山路,再翻越一座小山坡才能到达学校。记得有一次,下了一整夜的雪,第二天地上足足有一尺厚,早上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上学,走到半路上,有人说下这么大的雪,要不咱们别去上学了。于是大家就悄悄地到一个小伙伴家玩了一上午,等到中午时分,我装作下了学的样子回到家中,父亲就问我学校的情况,我支支吾吾的瞎编了一通,这时才发现父亲手中拿着一把笤帚把子,没等我说完就不容分说的打在我的屁股上,说我逃学不上课,还撒谎不老实,接着就是好一顿揍我。


后来母亲才告诉我说是父亲不放心我,怕我路上不安全,专门到学校去接我,才发现真相。当时我觉得不理解,很受委屈。后来参加工作后,一次问起父亲,是否还记得那次因逃学用笤帚打的事,父亲不吱声,半晌说了一句话,要是不严,还能有今天?是啊!想想父亲说的很对,做的也很对!没有当初,哪有今日?现在我还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儿子来听。


5


以和为贵。对于一个家庭和气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爱惜,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的一家人。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家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团结和睦,这一点我们家在村子里是有口皆碑的。


如今兄弟姐妹都早已成家立业,无论谁家有么困难,修房子、生病了、娶媳妇等都是一方有求,八方支援,深受村里人们的赞扬与好评。不仅待家人如此,与邻里之间相处也是如此,父母常常教导我们"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年来,和左邻右舍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我老家门前有一条共用的走道,每逢下雨就会冲坏,我们两家总是争先恐后的搬石头,拉土来修好它。


这些做法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我已搬到城里居住,与楼里的邻居也是和和气气,谁家有事我都会主动帮忙,楼道里我也会经常和妻子打扫清理。这样一来,有时我家放到门口的垃圾袋也会不知觉的被人主动拿走,很让人感动!就让我们共同珍惜邻居间这种情谊,这种缘分,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