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行,那你就和别人差很多

康道药业





“差不多就行了。”这句话,是很多人的口头禅。然而说这句话时,或许你离真正的合格线还差很远。


1


读大学时,每次期末考试不亚于过一次“鬼门关”。平日里,选修课必翘、必修课选翘。即使在教室听课,大部分时间也在“神游”。省下来的时间,心甘情愿地留给虚拟世界中的战斗。


只因听了学长们的一句话:“大学里的考试,考前随便瞅两眼教材和复习资料,差不多就行了。”想想也是,好不容易好过高中这座“炼狱”,迎来憧憬多日的自由散漫的生活,怎能将大好光景耗费在无聊课堂上?


报应终究会来的,一句“差不多就行”,逼得人考前快抓狂了。


尤其是考试前几天,恍若回到高考前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问几位学霸借来复习笔记,赶紧复印一份。密密麻麻的正楷字,考验着早已生锈的记忆力。恨不得在大脑里植入记忆芯片,将所有知识点“复制、黏贴”。终因过度熬夜,趴到在散落一地的笔记。


还有那本厚得像砖头的参考书,根本没时间再去翻了。


一张试卷不可能覆盖全部知识点。这几天的起早摸黑,应该配得上及格线。


差不多就行了。何必把自己搞得像苦行僧?


进考场前,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


考试成绩公布,我乖乖地去教务处交补考费。


而同寝室的室友“小傻”,却连着几年囊括各类奖学金。他拒绝“差不多就行”,上课时认真听讲,考前复习“武装到牙齿”。


入学时,我和他还半斤八两、不分伯仲。结果大学毕业时,我多次辗转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换来一份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私企工作。而小傻手握多份名气OFFER,最终选择一家美企,起薪就有2万多,几年后还有出国进修的机会。


人比人气死人,怎么会差这么多?追根溯源,揪出这个“差不多就行”的心理。这种想法,说到底是人性的弱点。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弱点,总喜欢舒舒服服过活,本能上回避枯燥、乏味的苦差事。但不经历这些磨砺,能脱颖而出吗?


想过惬意的小日子,很容易陷入“差不多就行”的怪圈。一旦进入这个怪圈,就会和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


学习阶段,还只是人生起点。此后长达数十年的“职场生涯”,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竞技场”。


可在职场中,很多人也奉行“差不多就行”的原则。


除去那些频繁跳槽者,很多人对手头工作熟烂于心。即使闭着一只眼睛,也能不出什么大差错。正因为太熟悉,难免对工作产生一丝倦怠。如果说婚姻有七年之痒,或许“职场之痒”比七年还要短一些。


我的同学阿勇,有一个让人“不齿”的习惯——记工作台账。


每天的工作内容、遇到或想到的问题,阿勇记得很琐碎、很详细。每次翻开这份流水账,心中就会生出嘲笑。至于嘛!虽说记日记是不错的习惯,不过应该写点私密的东西。把文字“浪费”在工作台账上,有点不值。


问他这么做的缘由?他说台账能帮自己梳理工作,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


老板就给你这么点工作,你就是一个打工者,这么累有意思吗?差不多就行了。我好心劝他,迎来他憨厚的笑容。


两年后,我还在这家公司不死不活地呆着,而阿勇,已经是一家科技公司的CEO,拿到了上千万的风险投资。


我又一次栽在“差不多就行”的陷阱里。


阿勇认真记录台账,其实是在为将来积蓄力量。他从来没有将手头的工作,只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就在字里行间,他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头到尾看完两年多的工作台账,几乎能合成一份完整的创业企划书。


他这是在不露声色地自立门户。他没有满足眼前,拒绝“差不多就行”。



3




4


差不多就行,那样你会和别人差很多。


别让努力止步于“差不多。”


作者简介:嵇振颉,80后文科男,作品200余万字散见于《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意林》等数百家报纸、期刊。已签约出版5本图书,其中《人生不设限,让成功来得更猛烈些》、《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正在网上热销,微信公众号:嵇振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河南康道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