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夜宿盘道村——吉林日报访省卫生计生委定点扶贫村
6月初,长白山南麓。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从安图县到扶贫点盘道村,记者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傍晚,山里下起了小雨,寒意十足。
听到借宿的请求,村民尹培基和李玉芬两位老人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了屋子。
热炕上,几碗热腾腾的新茶端了上来。边喝边聊,记者初步了解了家里的情况。
这是个不幸的家庭。李玉芬72岁了,10年前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体力活干不了。而老伴尹培基患有肺心病,一下地就喘得厉害。情况更糟的是,儿子身体不好,孙子还患有小儿麻痹症。李玉芬想,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花多少钱都要治好孩子的病。这些年,给孙子看病成了家里沉重的负担。
说着,李玉芬的眼眶湿了,扭头准备晚饭去了。灶台旁,老人开始打水、刷锅。再三“申请”下,记者加入了进来。
门外的雨越下越大,整个村子却更静谧了。这个村子是安图县最偏远的村落之一。村里的地都是坡地,一下雨就跑肥,收成不好。村民们思想保守,时间长了,盘道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后进村。
“2010年带孙子到北京去看病,那是家里最难的时候。”李玉芬说,当时他们卖光了地,花光了积蓄。2012年,当北京的大夫断定李玉芬孙子的病治不好时,全家人这才接受了现实。等他们再回到盘道村,面对的却是累累的外债。
外债怎么还?孙子以后怎么办?坐在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李玉芬有点绝望了,“那个时候,我们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转机出现在去年。2016年初,省里派来了脱贫第一书记,组成了脱贫工作队,他们这一呆就要呆3年。说到这里,李玉芬眼里发亮。
灶膛里的火苗越蹿越高,灶台旁李玉芬的声调也越来越高。“去年第一书记来到家里,跟我们商量危房改造的事。”李玉芬说,“一下雨,在炕上穿棉袄都冷,烧火做饭总被呛得眼泪直淌,受了土坯房一辈子的罪,我没想过能换房子。”
去年在省卫生计生委的帮助下,村里为李玉芬筹集了大部分盖房款。很快,李玉芬一家住进了一栋水泥钢筋结构的新房。
一盘煮鸡蛋、一盘糖醋排骨、一盘瘦肉烧蘑菇很快被端上了桌。因为记者的到来,李玉芬格外高兴,给自己倒上了半缸白酒。“党的政策真是好呀!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李玉芬说。
去年,村里的第一书记了解到李玉芬孙子的情况后,马上联系省内相关部门,把他列入“农村定单、定项免费培养医学生”工程。如今,李玉芬的孙子已经坐在医学院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了。
饭桌上,关于第一书记带领大伙儿脱贫的话题越聊越热闹。“今年开春,40户贫困户种上了大榛子,后年就会大量结果。1亩地的大榛子每年收入五六千元没问题。”“村里新建的榨油房都有贫困户的股份,现在一年就能给咱贫困户分红1000多元。”“下半年村里要扣蔬菜大棚,大棚盖好后贫困户入股,以后少不了咱的福利。”
聊着聊着,夜已经很深了。躺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记者也感受到了这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
来源:吉林日报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