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卡"到"点付" 微信医保支付如何助力新医改
从2016年开始出现的微信医保支付,正在助力国内创新医疗改革的道路上,开启着“极速前进”。
(微信医保支付解决了“三长一短”的就诊痛点)
微信医保支付全国落地加速
医保支付从“刷卡”到微信“点付”,这个进化过程的加速度有多快?一个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
1999年,中国第一张社会保障卡在上海发出,2017年5月,中国发出了第10亿张社会保障卡,从1到10亿,总共用了18年时间。
相比之下,2016年,深圳南山区医院走出了“点击支付”的关键一步——采用微信试行医保移动支付;2017年,广东汕头上线了包括高血压等长期病特殊门诊的微信医保支付;
同期,柳州开始试行电子处方院外流转;郑州及广西部分药房可以微信医保支付购药;而在上周,上海医药也与腾讯签订了合作协议,为群众提供全面实行微信就诊和医保支付等一站式服务……
从深圳试行到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从提供挂号帮助到提供全方位医保服务,微信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这就是“互联网+”速度。时至今天,微信医保支付发展成绩每天还在刷新。目前微信医保支付已经在广西、深圳、成都、郑州、汕头、铜川等多地上线,不久后还将在新疆、潍坊、嘉兴、泰州、厦门、哈尔滨、南昌、沈阳、永康、开封等地上线。
电子处方院外流转服务也在各大城市不断上线:据悉,柳州作为第一个试行的城市,在7月前估计会有300家药店上线;在郑州,也已有11家药房上线。
是什么推动微信医保支付才起步上路就上演“极速前进”,在各个环节上助力医改创新?
上游利好:各部门陆续出台强力政策支持
去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而医保作为医疗改革的重点,《意见》强调了其基础性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医保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社保卡覆盖全国人口比例超过72%,这意味着,距国家“十三五”规划“覆盖90%人口”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而在就医结算方面,全国超过九成的地市实现了医疗费用持卡即时结算。
如此庞大的社保用户基数,与数以亿计的腾讯用户数叠加在一起,拥有高度的重合性和用户价值。
来自人社部门的官员也表示,“我们管理的数据资源数以十亿计,涵盖城乡劳动者以及儿童、学生、老人等各类管理服务对象,贯穿每个人的生命全过程,内容包罗就业、技能、收入、社保、劳动合同、就医等各个方面,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
这些数据都显示微信医保支付的底层基础已经夯实——医保支付是群众看病的最主要支付手段,微信医保支付则打通了医保与移动支付的桥梁,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排队烦”等各种老大难问题,而且将各种大数据串连起来,发现医疗体系和患者各自的切身需求,解决整个医疗体系中的根本痛点,创新业务服务模式。
为此,2016年11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社保卡将加载支付功能,支持各类缴费和待遇享受应用,同时将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合作,建设统一、开放的医保结算数据交换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该《通知》正式肯定了微信医保支付的作用。
除了人社部的《2020行动计划》外,国家卫计委也通过不断“试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加强对城乡地区“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支持。
去年有8个省份参与“试水”,今年2月“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范围已经扩大到31个省(区、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并且覆盖了转诊、定点就医、垫付、审核、回款等业务环节。
这一切都表明国家的各个部门都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微信等线上支付工具在医保领域发挥作用,将整个医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和接口都连接起来,发挥大数据“金山银库”的效应,并且通过微信挂号就诊、医保在线支付以及电子处方医院外流转等创新,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有政策扶持,又有腾讯提供现成的微信平台,以及安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输出,还有实名核身等最新科技支持,各地医疗体系都可以迅速植入腾讯所提供的全套“互联网+医疗”应用体系,因此包括微信捆绑社保卡移动支付、电子处方医院外流转等服务,都在各地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线。
终端利好:患者积极拥抱微信医保支付创新应用
除了上游政策支持以外,患者充分体验到微信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拿药,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从而让这些创新服务得以迅速普及,也是微信医保支付在这一年间快速流行的主要原因。
到底通过微信这样的互联网工具,患者能在就诊过程中享受到什么前所未有的创新好处?
首先,通过微信绑定医保卡后,患者的第一感受就是“不用排队的感觉”真好——由于节省了排队挂号、排队交检查费、排队交诊金药费等流程,用户平均节省了排队时间43.6分钟。
不仅在医院里不用排队交钱,用户在药房里的支付也变得更加轻松,通过微信只需3秒就能一键完成医保、自费的混合支付。
其次,患者首次体验到了,用微信轻松掌握就诊全流程的便利——由于全流程信息都整合到微信上,微信变成了患者的“智能就诊助手”。于是整个就诊体验和场景都发生了变化。
通过点击微信在线挂号后,预约信息会自动发送到用户微信上,用户只需要按照约定时间到指定诊室报到即可;
患者只需在医院完成就诊、检查、诊断、取药等环节,而其他“跑腿”工作都交给微信来完成,患者所需做的就是留意微信推送的流程结果和进展。原来要在不同科室窗口和楼层之间跑来跑去的劳碌体验,已然成了过去式;
医生开具检验单据和检验结果后,患者打开微信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电子报告;医生开具的电子药方也会推送到微信上,患者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明白“龙飞凤舞”的手写结果。而医生的电子处方,也为患者在院外的药房取药带来了方便。
要体验到以上两大创新好处,患者所做的事情原来非常简单——按照微信指引,通过实名核身,把社保卡绑定自己的微信就行,即“4步15秒,把社保卡放进微信里”。
由于目前全国80%的三甲医院已开通公众号,其中60%的公众号已提供挂号、电子病历查询、诊间支付等实用的功能和服务,意味着医院在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医保支付的生态已经基本构建完毕。
因此患者享受微信挂号、就诊、支付、院外拿药以及跨省就医结算的种种便利,也已变得随时、随处可用。如此便捷的创新服务,患者自然非常欢迎。
从上游的政策支持,到终端的市场拥护,都为以挂号、支付和电子处方院外流转为代表的微信医保支付创新服务注入了加速动力,这决定了微信医保支付才开始上路就上演“极速前进”,也意味着国内的医保改革进展必然加快,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及的社保卡服务覆盖90%人口的目标将会加速实现。
医药电商(ID:drugbox):传统药企拥抱互联网的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