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的特点
腹痛为儿科急诊常见症状之一,又是小儿急腹症的主要表现,占儿童急诊患者的8%。如何客观正确认识小儿急腹症的腹痛特点十分重要。
一、小儿急腹症的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
儿童急腹症表现多样,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有报道45%的急腹症术前难以获得明确病因诊断。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病例中,25%病理证实为正常阑尾。这与小儿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有一定关系。与成人相比,小儿各系统器官处于不断发育阶段,言语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发生急腹症时,给诊断带来困难。
1.与小儿急腹症相关的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
1、小儿腹壁肌肉发育薄弱,肌肉层次不清,腱性部分较宽而柔软,在出现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时,腹肌紧张不明显,临床容易延误诊断。
2、婴幼儿小肠黏膜发育良好,富有血管和淋巴,但肠壁肌层发育不良。
3、婴幼儿阑尾位置较高,而且比较游离,阑尾壁薄,肌肉成分少,动脉血管细小,发生炎症时,早期即可发生阑尾坏疽、穿孔。
4、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呈唇样凸入盲肠,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小儿特有的肠套叠。
5、其他如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处于不断发育完善期间,易受饮食、气候和季节变换的影响,如急性肠套叠多数有季节性和饮食不当病史。
2.二、小儿急腹症腹痛的临床特点
小儿急腹症腹痛的临床特点可归纳为“一急二快三固定”,即腹痛发生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疼痛位置相对固定。
1.腹痛发生急骤
引起小儿急腹症的病理因素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腹腔及其器官发生的感染、梗阻和创伤,这些因素引起的病理变化通常都非常迅速,其中腹痛多为首发症状,早期以阵发性腹痛为主,晚期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并伴随一系列的局部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小儿梗阻性疾病以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为主,疼痛发生间隔与肠蠕动的频率相一致,如急性肠套叠时发生的阵发性腹痛。
持续性腹痛常见于各种急腹症引起的腹膜炎,如肠梗阻晚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时,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呕吐粪样物甚至咖啡样物,出现全腹膨隆、压痛,肌肉紧张和全身中毒症状。
2.病程进展迅速
与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相比,外科急腹症发生的腹痛及其病程进展远比前者迅速。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均可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症,表现为急骤发生的剧烈腹痛,并迅速扩散到全腹,年长儿可出现“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腔内常有游离气体和渗液,治疗不及时会迅速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小儿急性肠套叠多以突然出现的阵发性腹痛就诊,数小时出现呕吐和果酱样便,临床容易与急性细菌性痢疾混淆,但超声显像有典型的“同心圆”征象,临床细致检查可触到右上腹“腊肠样”包块,此类急腹症如能早期获得正确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3.腹痛位置相对固定
(1)腹痛位置与病变脏器位置相一致
急腹症引发的腹痛早期表现为内脏性腹痛,疼痛位置和感觉比较模糊,但有一定分布规律。上腹部:胃十二指肠、肝胆、胰;中腹部:小肠、阑尾、输尿管近端;下腹部:盆腔脏器如结直肠、子宫附件、输尿管、膀胱等。
(2)有特定的放射部位
如胆囊炎表现为胆囊三角有明确的触痛点,并可以放射到肩胛区;输尿管结石产生局部绞痛的同时疼痛可放射到会阴部。
注意腹痛的伴发症状
小儿急腹症腹痛发生时,多伴有器官、系统和全身状况改变,注意这些伴发症状,有助于对急腹症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定。
1.呕吐
特别需要注意呕吐的内容物和性状:清淡或灰白色呕吐,即所谓的非胆汁性呕吐,多为幽门或十二指肠近端(瓦特壶腹)梗阻,如肥厚性幽门狭窄。
2.腹痛
发生腹痛的同时,要注意伴随腹痛的排便情况。
3.腹胀
外科急腹症中,腹痛伴腹胀是消化道梗阻的典型表现,如全腹胀伴肠形和蠕动波提示低位肠梗阻可能。
据统计在儿科急诊就诊的腹痛患儿,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占90%以上。其特点有:腹痛一般不是首发症状,往往出现在发热、呕吐之后,疼痛程度较缓和,部位不固定。
腹痛是小儿急腹症的主要表现,正确客观的认识小儿急腹症的腹痛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急腹症,并使患儿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医药汇通
一起分享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