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亮点辉耀“健康山东”,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78.50岁
2016年,我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0岁,其中男性76.07岁,女性81.38岁。从地区分布上来看,自东向西呈依次递减趋势,最高的威海市达到80.39岁,最低的菏泽市为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为12.62/10万,婴儿死亡率为4.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58‰,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
2016年我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前十位分别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糖尿病、神经精神障碍、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从年龄组来看,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有所不同,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组前三位死因分别是伤害、恶性肿瘤和先天异常,占该年龄组死亡的74.28%;15~44岁青壮年组前三位死因分别是伤害、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占75.97%;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前三位死因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占 88.07%。
2016年全省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9种、318683例,报告死亡324人,报告发病率为323.63/10万,报告死亡率为0.33/10万,病死率为0.10%。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猩红热、麻疹,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20%;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99.88%。通过强化免疫规划、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定期发布防病信息提示和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等措施,我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部分重点传染病,如肺结核等处于较低发病水平,与2011年相比,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了20.03%;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1.05%,糖尿病患病率为9.13%。根据重点慢性病监测系统和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全省心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139.16/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03.47/10万;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482.4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6.88/10万;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为277.40/10万,死亡率为193.83/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数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脑和神经系统肿瘤、胰腺癌、宫颈癌,占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81.19%;死因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癌和膀胱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87.07%。
2015年我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6%。其中,物质使用障碍(主要是酒依赖和酒滥用)患病率为5.43%,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76%,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30%,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1.73%,精神病性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05%。根据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02472人,报告患病率为4.11‰,其中精神分裂症292484人,占72.67 %。
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省上下齐心,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建立起了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疾病防控工作体系。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完善艾滋病检测网络。深入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市为单位全覆盖。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
全省共建立各类慢病监测点95个。在全国较早地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累计创建17个国家级和45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覆盖所有县(市、区),累计创建各类示范单位3189个,选拔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15335人。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全省居民食盐摄入量由基线12.5克降至10.13克。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脑卒中、心血管病和儿童口腔疾病筛查与综合干预等项目工作。
开展临床医师精神科执业培训试点,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随访服务,指导患者用药。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与精神障碍综合防治试点。
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重大疾病与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能力。
二是巩固传染病防控成效。
三是全面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
四是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