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红: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打造食品安全长城——浅谈绿色食品在食品安全发展之中的战略地位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食品安全长城

——浅谈绿色食品在食品安全发展之中的战略地位


文/唐春红


各位领导、与会嘉宾,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


下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食品安全长城。


在上个世纪初,社会上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但我国一些农业生态理论学者和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有识之士,却已经看到了当时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从简单的吃饱向着吃好方向的转变。再加上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我国,那些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获得认证和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便被统一称作“绿色食品”。

为了让这个“绿色食品”的概念得到系统的完善,相关专家在起步之初就围绕概念、标准、标志、管理等内容做出了清晰、全面、理性的制度设计。虽然在当时,这项工作尚带有探索性质,但因它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所以,从一开始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990 年5 月,我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开创性地做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决策,揭开了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序幕。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发展绿色食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自1990 年启动至今,绿色食品事业已走过了26 年的历程,逐步发展成为政府以市场化的工具推动公共管理事务的一项最成功的范例。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各类改革、技术创新风起云涌。在此过程中,绿色食品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逐步从一个概念到一个标志,从一个标志推广到一类产品,从一类产品发展到如今上下完整的一个产业链,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我们可以概括为无污染、安全和优质。


众所周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之大局,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将食品质量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屡次提及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绿色食品,从其标准而言,必须得是安全的食品,进而无污染,进而优。因此,我们可以将绿色食品视作“升级版的安全食品”,因为它在“安全”层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闭环。


首先,绿色食品强调的“安全”,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是指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


其次,绿色食品强调的“无污染”,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环境的污染,所有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都是经过严格选择、检测确定的清洁环境;二是绿色食品一定要实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这进一步保证了食品安全。


最后,绿色食品强调“优质”,是第三个层面的要求:整个种植培育的过程都必须精益求精,甚至吹毛求疵,因此,从生长环节保障了其“安全”并至“非常安全”的最终目的,达成闭环。


很多人误认为绿色食品的种植是“不施农药”“不放化肥”的,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绿色食品不会排斥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先进科技成果,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其生长环境、种子胚芽、肥料等都有高于一般农作物的要求。


我举个例子,同样一棵植物,我们用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去种它,与我们不用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去种它,所产出的植物品种质量是很不一样的。


首先,绿色食品从它种植之初,就很挑环境。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技术是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 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 T391- 2000)。《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到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其涵盖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其次,生产资料的区别。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是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食品生产的物化技术,更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涉及到:种苗的标准与选择技术;农药的标准与应用技术;肥料的标准与使用技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质量的标准与技术等领域。


从绿色食品的种苗来看,得是能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种苗, 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特定生态环境和特殊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类属性的种苗。可以说,绿色食品的种苗作为绿色食品生产首要必备的生产资料, 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开端, 也是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载体。绿色食品种苗,应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能成长为优良农作物、畜禽、水产业的新品种,可以帮助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兽药、渔药, 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从农药的施放情况来看,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以及杂草的清除是绿色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生产绿色食品时所采取的农药、杀虫,应尽量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化的生理特性, 运用物理防治, 采取合理农艺措施,结合使用的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如确有必要施放农药,则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 维护生态平衡。


从肥料的选择上来说,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有利于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在自然条件下代谢周期短, 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绿肥、沼肥、农家肥和饼肥等绿色食品的肥料, 以及微生物肥料、有机肥、矿物肥料和准用的化学肥料, 禁用硝态氮肥。事实上,对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所制定的标准可以说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绿色”,涵盖了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相当细化,对于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禁止,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甚至在某些物质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休药期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不仅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新时代的食品概念,更是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食品安全战略课题研究。因此,绿色食品可以作为中国食品安全发展中的一项典型产业案例来研究和探索。


二 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食品安全的战略定位

很多人会问,什么样的农产品可以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在这里我先作一点简单的阐释: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内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但允许有限制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


绿色食品在生产、认证、监督和检查方面都是有专门的规则和依据的,不是说谁都可以把自己家里种的蔬菜拿来说成是“绿色食品”。事实上,早在2012年,《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就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 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38 个管理机构、9 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 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绿色食品因其所具备的“安全高度”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产业佼佼者,如今,其产业链正在不断壮大。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超过1 万家,产品接近2.5 万个,基地面积近2 亿亩,部分产品已占主要农产品总量的5-8%。农业系统有机农产品认证自2003 年启动以来,也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目前认证企业接近1000 家,产品接近4000 个,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业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都对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肯定。依托品牌,绿色食品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从基地建设、投入品牌推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绿色食品总量规模正逐年扩大,市场影响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三、绿色食品的开发及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载体,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主动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二是执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约束和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三是通过质量认证和商标标志管理,强化企业和农民的市场品牌和质量信誉意识。


重庆以美食闻名海内外,更有山城火锅、重庆小吃名满天下,事实上,重庆还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绿色食品开发企业若干,如:太极集团重庆国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等。这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都在践行着保障群众“舌尖安全”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我认为,我们的媒体应该对该领域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多给予一些关注,帮助他们树立行业自信,提升人民群众对于认证食品品牌的关注度。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企业的发展,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推动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典范,具有示范带头及引领食品安全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绿色食品前景持续向好,但还面临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产业基础薄弱,标准体系、流通方式、市场流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产业机构有待优化,中小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过高,龙头企业偏少。行业市场集中度不足,不利于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产品方面来看,畜禽、水产品比重较少。


最后,监管能力和水平不足,市场信誉风险仍存在。如何提高绿色食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杜绝不规范用标、违规用标、市场假冒产品等现象,是绿色食品未来发展的关键。


另外,我再补充一点,我们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院致力于研究食品绿色加工新技术。站在科研院所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有了绿色食品原料,还需要食品的绿色加工技术,在绿色食品的商品化加工过程中,只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条件尽可能温和,不用辐照杀菌和高温高压杀菌。不破坏原料中的营养成员,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食品的风味和感观品质。在保留食品美味和营养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我们秉承的加工理念是“步步减菌,生物防腐,天然抗氧”,研究安全美味的食品新产品,为重庆市的食品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


然而,要想全方位保证食品安全,除了科研院所加大对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的研究外,从主管单位和媒体机构来说,应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从宣传层面来说,各有关单位也应增加对优势好企业的正面报道,以引导、增强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另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使企业的加工过程能够更加规范,保障全过程安全,实现最终产品的安全。


针对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不断优化制度建设,加强产品用标许可,确保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质量得以保障。其次要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利用新技术推动绿色食品做大做强。最后呢,就是深入推进宣传和品牌建设,以此提升绿色食品、绿色生资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重庆拥有大量的国内知名绿色食品产业企业,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美食之都,在食品安全建设领域拥有极强的区域辐射性。我衷心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能让更多人关注到绿色食品产业领域,将食品安全从绿色食品的顶层设计向产业落地逐渐靠拢。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唐春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添加剂防腐抗氧专委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是农产品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主要从植物果或叶、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中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及功能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所有。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桥梁 · 纽带 · 平台 · 智库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 CECA2016

协会网站:http://www.fmipa.org.cn

固定电话:010-52882178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29号金隅大厦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