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的发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医药导报社

点击蓝字,关注医药导报社


名医语录

立足历史、寄往未来、信心满满!





张西俭

届全国名中医

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国家法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谈到《中医药法》,我觉得首先要从颁布的背景上去理解。


解放前,废除中医的声音不断,老一辈中医人做了很多抗争,但效果不好。解放后,毛主席明确提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之后的历届领导人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都很高,采取了不少措施保护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些措施主要是集中在硬件建设方面,如建立了很多中医院校,国家级、地方级的中医药科研单位。经过数十年的推动,中医药走向了世界,使国际上对中医药尤其是针灸有了更多了解,但由于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国际社会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理论及其本质的一些技术方法,思维体系则了解较少。

       

《中医药法》作为国家法,它的地位很高,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为自己的民族医药立法。鉴于法律本身具有的强制属性,因此本法对中医药的发展有更强大的推动作用。

       

中医药以前叫传统医药,而《中医药法》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国的民族医药,它既包括了汉族的中医药,也包括了藏医、蒙医、维吾尔族医、苗医等少数民族医药,它有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理论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的发展仍有瓶颈

目前,中医从业人员人数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对中医理论精华和优秀的技术趋于淡化也是客观现实。


在中医医疗机构,西医方面的思路和技术方法的应用却越来越多。中医在为群众服务,发挥其卫生系统力量方面,中医都难撑半边天。


摆在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药最精髓的内容、最优势的技术方法掌握不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急性病,病人发高烧、呕吐、腹泻,好多中医医生都不敢用中医的方法,发挥中医的优势治疗疾病,而是马上就让患者「吊水」用抗生素。从中医本身的技术层面来讲,中医技术退化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从解放前到现代近 100 年的历史中,总有不少杂音非议中医、搞一些小动作,严重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此次《中医药法》的出台有三个方面重大的意义,一、国家从法律层面肯定了中医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二、为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特色立法是我国民族自信心大幅提升的体现;三、经过我们的努力,中医药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国家把《中医药管理条例》升格为《中医药法》,这不是简单重复以前的条例,而是做了很多新的阐述,规定也更细。

       

中医药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是民族医药发挥、保护最好的一种医学,《中医药法》也用了大量文字来阐述继承、弘扬、创新中医药,并保持中医药的本色。


但中医药的发展还面临着困境。就重庆市来看,2002 年中医从业人员 1.8 万人,今年最新的数据是 1.3 万人。十几年过去了,不升反降,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重庆市中医界一直呼吁要成立新的重庆市中医学院的原因。


成立新的中医学院不是为了重庆有一块牌子,而是希望用中医的思路、中医的理论、中医的技术,培养能发挥中医优势,使用中医技术,传承中医文化的中医人才,以此提高「中医人」的质和量。


《中医药法》如何发挥作用

《中医药法》如何才能发挥作用?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执行这个法的主体到底是谁。


法律的施行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从中央到政府的各个相关政府职能机构;二是中医的专业机构,包括教学、医疗、科研等机构;三是中医药从业人员个体。


这三个环节中,政府在《中医药法》里的作用是最核心和关键的,无论专业机构、综合医院还是个人对于《中医药法》的执行都极其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政策规范与导向。所以我认为这一部法需要从上至下的依法办事,它就是强制性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想不想得通。

《中医药法》中还有一个我比较欣慰的地方,也是比较实际的,就是它强调中医药发展的自身规律。


它在很多方面都较以往有了改善,如师带徒、自学成才政策等,这很符合我们中医人才培养规律。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我们历史上的很多名医,都是自学或者老师带,包括一些仕途不顺文人、军事家等,他们回到自己家乡后专心研究中医学,没有通过院校培养,结果都成了历史上的中医名家。

       

最后想说,我对《中医药法》的施行充满信心与期望,愿毕生倾力于发展中医药事业,为重庆市中医界培养更多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