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西学中”学什么?“西学中”是不是开倒车?
本公众号由中国中药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请点击上方“中药圈”关注我们。
2017年7月24日,周一,农历闰六月初二,丁酉鸡年丁未月壬子日。
|来源:人民日报/王君平
最近,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
有人质疑:先进的西医为何学落后的中医?“西学中”不是开倒车吗?
其实,西医学中医始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
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生活中,不少人被西医判死刑,抱着一线生机,经中医治疗起死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例如,以对抗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趋势。而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本之策。
如今,“中国处方”正在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作为中国人,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笔珍贵的医学遗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是西医学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
因为,在现行的医学体系和教育模式下,中医必须掌握西医知识,西医却不必掌握中医知识。
据统计,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医开的,但不少西医并不懂中药药性。西医学点中医,至少不犯常识性的错误,病人也不会吃错药。
“西学中”的必要性还在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只凭中医还是有宝挖不出,需要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擎旗人”,他说,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大夫。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学互鉴的今天,鼓励“西学中”,汇聚中西医之长于一身,可以更好地应对人类健康新挑战。
西医学中医,“归零”心态最重要,不是学中医一方一药的招式套路,而是学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实现中医宏观整体与西医微观局部相结合,共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
西医学中医不是开倒车,而是搭上了中西医融合的顺风车。让更多的西医学习中医,必将壮大中医队伍,放大中医优势,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
本文只起传播信息目的,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标明出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药圈”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