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你怕吗】吸食新型毒品让艾滋病离你更近

西安卫生

在2017年6月的一个工作日下午,一位身体消瘦、年龄大约二十二三岁的男性求询者(化名小海)走进了市疾控108门诊。

“医生,你好!我想检查一下我有没有得艾滋病。”

艾滋病目前是一种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只有发生过高危行为的人才有可能得艾滋病。你能告诉你发生过什么高危行为吗?”

接着小海向工作人员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大概一年前,小海应邀参加一次朋友在某KTV包间组织的聚会,大概有6、7个人,男女都有。正是在这次聚会中,小海第一次接触到了冰毒。当有人把吸管递给小海时,小海说自己不会玩,递给小海吸管的男子说“叭两口精神就好了”,小海的朋友也告诉小海“这是“冰”,和海洛因不一样,不会上瘾的,一个月玩一次也行,一年玩一次也行,不玩也不是特别想,吸了后能提神,还能使人忘掉烦恼,很舒服”。听他们这样说,小海也很好奇吸了冰毒究竟是什么感觉,而且自己也只是试一试,应该不会有事。于是小海第一次尝试吸食冰毒,吸食之后果然觉得精神抖擞,而且性欲也明显变强,之后和一名陌生女子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从此,小海坠入了“毒圈”,踏上了让他至今都追悔莫及的不归路。小海也曾多次尝试戒毒,但是屡戒屡吸。

 到了2017年5月份,小海得知他们圈子里一个人得了艾滋病,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内心很忐忑,于是在网上购买了HIV快速检测试纸自测,结果显示阳性。为了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感染了HIV,小海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下决心到市疾控做检测。

       工作人员查看小海的身份证后,为他登记并抽血做了HIV抗体检测。第二周周三,HIV抗体确证检测结果显示HIV抗体阳性,证实他确实感染了HIV。市疾控工作人员为小海做了检测后咨询,并将其转介到西安市第八医院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


1、什么是冰毒

        即“甲基苯丙胺”,是一种新型毒品(合成毒品),因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大剂量用药后会出现精神兴奋、性欲亢进,对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导致激动不安和暴力行为。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冰毒等新型毒品具有成瘾性强,身体依赖性较弱的特点,其戒断症状不很强烈。

        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44.5万名,其中滥用以冰毒为代表的合成毒品人员占81%。

2、冰毒与艾滋病


       有研究表明,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使用会增加HIV的感染概率和传播风险。

(1)新型毒品增加不安全性行为,促进HIV传播。新型毒品滥用者常轻易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常有多个性伴,而且多半不会使用安全套,同时延长性交时间,增加性交次数,这些不安全性行为都会增加HIV感染概率。与新型毒品有关的危险行为如性交易及烫吸毒品的伤口等也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2)新型毒品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HIV的感染率。一方面,使用新型毒品可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对HIV易感;另一方面,服用新型毒品后剧烈活动,加之食欲抑制往往导致体能处于极度消耗、透支状态,而吸毒者本人并无感觉也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对身心损害极大,可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3)HIV感染也可促进新型毒品的滥用。HIV感染者一般都不易向性伴暴露其感染者的身份,为了消除陌生性伴之间的戒备和自我约束及提高性兴奋,会频繁使用新型毒品。

(4)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滥用新型毒品会让HIV感染者和病人对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及依从性降低,增加耐药的风险。

3、如何预防


(1)提高防范意识。为了让毒品更具有迷惑性,涉毒犯罪团伙往往将毒品的包装变换一些花样,伪装成各种常见食品和饮料等,比如果冻、奶茶、咖啡粉、小灌饮料等,因此在娱乐场所放松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2)谨慎交友,和吸毒、贩毒人员保持距离。

(3)不要好奇、不要侥幸。好奇害死猫!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是吸毒者的真实写照,有了第一口就不会有最后一口,莫要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