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处暑养生攻略:保阴气、调起居、莫贪凉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明天6点20分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即出暑,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了。从中医的养生角度来说,处暑前后,气温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变化较大,易生新病,也易引发旧疾,说是“多事之秋”,一点也不为过。因此要多多注意、提前预防。
秋天空气湿度下降,人们会感觉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秋燥症。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肉、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另外,秋季还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即“少辛增酸”,也就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可以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 则要少吃或不吃。“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类食物。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根据时节的变化,人们的作息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一般来说夏季适宜晚睡早起,而秋季开始则适宜早睡早起,晚睡不宜超过晚上11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气血会呈现阴阳俱亏的状态,初秋开始更会产生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的现象。所以晚上一定要提早睡觉,并且养成午睡的习惯,即使不想睡觉,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利的。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初秋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秋天养生重在养“收”,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出汗量过大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反而容易引起秋季中暑。此时可以通过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秋季人的气血津液也容易出现亏损,生养津液是此时养生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每天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虽然天凉,但不必急着增加衣服,需要扛一下,特别是身强力壮的人,依然可以衣着单薄一段时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对于体弱多病的人,还是应按照气候变化适当加衣服。此外,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需提醒的是,秋季气候干燥,化纤类衣服容易起静电,影响情绪和健康,所以尽量选择纯棉衣物穿着比较好。
注意:
1、本文内容并未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针对性建议,身体健康平和者可以参考施行;
2、如有各类症状及疾病请及时就医,本内容仅供参考;
3、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