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动态 | 精确防疫、科学防疫 四川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8·8”九寨沟县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当前,抗震救灾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而卫生防疫工作正处于
关键阶段
为推进卫生防疫工作
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四川省“8·8”九寨沟县地震
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
下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通知》
高度重视
卫生防疫工作
地震发生后,灾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立即投入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扎实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饮用水监测、环境消杀灭、卫生监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并对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提出了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要继续全面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灾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增强政治敏感性,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要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协调机制,保障人员、技术、物资,推动各项卫生防疫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确保灾区不发生与地震有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科学评估
公共卫生风险
地震除导致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造成灾区安全饮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条件改变,使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给卫生防病带来挑战。
相关市(州)要组织受灾县,组建专家队伍,及时收集灾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饮水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依据当地基本情况、受灾情况、既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尽快评估受灾县灾后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规范有序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防病工作情况,结合当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适时开展动态风险评估。密切关注余震和天气变化,根据评估结果实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应对策略。
狠抓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灾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在各村、社区和安置点全覆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
要设置配备必要的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简易厕所,及时维修整治可用的公共厕所和居民厕所。
对居住地和安置点的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要加强对临时厕所、垃圾中转站暂存点的日常管理,杜绝二次污染。
要管理好饲养的禽畜,防止粪便污染环境。
要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深入一线,对受灾乡镇居民点和临时集中安置点的垃圾堆放点、厕所(包括临时搭建的厕所)每日开展一次预防性消毒处理和一次灭蝇处理工作。
在开展环境消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消杀范围和频次,科学使用消杀灭药物,防止过度使用药物造成环境污染。
切实做好
疫情监测与处置
要加强传染病疫情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行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扎实做好疫情的预测预警。
要落实重点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
要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接到医疗机构或单位报告疑似传染病疫情后,立即开展核实疫情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工作,按照边调查、边处置的原则,及时开展疫情控制工作,消除隐患和危险因素,严防疫情传播蔓延。
突出抓好
重点传染病防控
认真分析研判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针对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水源地、集中供水单位、垃圾、粪便等重点区域和受灾群众、托幼机构的儿童等重点人群落实防控措施。
对甲肝、乙肝、麻疹、乙脑等疫苗针对传染病,要认真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常规接种,筑牢免疫屏障,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对霍乱、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
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要做好集中安置点和集中收治医院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换气、帐篷内常规消毒,教育群众做好防寒保暖,常晒衣被。
要对地震灾区正在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落实规范治疗和管理,同时加强灾区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诊断和治疗。
对黑热病等蚊媒传染病,要扎实做好环境卫生,清理蚊蝇滋生环境,开展蚊虫杀灭,发放驱避剂,安装防蚊蝇设备设施。针对灾区黑热病有较高流行风险,要科学设置白蛉监测点,引导灾区群众穿长衣长裤、涂抹驱避剂、使用蚊香、致密蚊帐及纱窗等有效防白蛉。如出现发热、出汗、疲乏、全身不适及无力、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诊治。
全力保障
饮用水卫生安全
灾区各级环保、供水、水利、卫生计生、供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将灾后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作为灾后疾病防控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信息沟通,全力做好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
环保部门要摸清受灾地区集中式供水水源情况,做好饮用水水源防护;
供水主管部门要及时检修集中式供水设施、管网,消除隐患,确保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水利部门要全面摸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范消毒设施的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
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净化消毒设施运转、药剂使用,安置点临时供水的来源、运水和储水容器清洗消毒的监督检查,开展对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安置点临时供水水质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确保灾区群众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强化
安置点卫生管理
灾区要科学设置安置点,尽量不要设置在道路边和污染处,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和便于环境卫生的管理。
要设置医疗点,配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岗位和制度。
要以村、社区为单位,村社干部和群众要加强对安置点垃圾、厕所的管理,切实承担起消杀灭工作,同时,加强对卫生监测信息的收集。
没有公厕的安置点,可在下风向和远离水源地建立临时厕所。
灾区食药监部门要加强对灾区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将采用集中供餐的安置点作为重点监管,引导群众不吃凉拌菜,防止过期失效、霉变食品进入灾区,指导群众食用安全食品。
确保做到“五有四强化”,即:有医疗服务、有卫生防疫、有厕所、有垃圾收集点、有安全饮用水;强化群众参与、强化环境卫生、强化健康教育、强化卫生行为。
大力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
灾区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织群众制订救灾防病爱国卫生公约,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搞好环境卫生。
要组织开展除“四害”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并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措施。
倡导使用粘蝇纸、诱蝇笼等环保手段,做到科学除“四害”。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受灾群众及救援人员进行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宣教,重点普及灾区群众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安全知识,增强受灾群众对灾害常见病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科学有序
配置卫生防疫力量
根据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实际,精准有序调动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队伍,合理调整队伍布局,确保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受灾市(州)、县当地政府统筹整合当地与外来支援卫生防疫队伍,负责辖区内卫生防疫人员调配、任务安排、后勤保障、信息反馈等工作,建立起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科学调度、合理部署的工作机制。坚持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单位、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组成的队伍,构建起有力、有序和有效的科学防治、规范防治卫生防疫体系。
每个村要落实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发放卫生药械和宣传资料,指导灾区群众做好卫生自我保护等工作。
省级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加强技术指导。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