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丨诸多利好!未来 成都人看病就医将迎来新变化
近日,《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列出了“十三五”时期成都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22项服务项目,并公布了涉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医药卫生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等4项重点工程↓↓↓
22项服务项目
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社区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疾病应急救助、基本药物制度、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婚前医学检查、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将大健康的理念融入卫生计生工作全过程、全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全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新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提高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强疫苗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强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确保接种安全。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和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农村急救等能力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开展健康城镇、健康村镇建设,加快农村改厕,农村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内容,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行为能力。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
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区域共享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强基层的医改原则,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纵向性紧密型互通式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科学合理的就医新格局。加强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健全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养生保健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施卫生健康扶贫工作行动计划,核准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情况,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实施分类救治。
优化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强妇幼健康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改善妇女儿童就医环境和条件。全面开展助产服务机构新生儿病房建设,大力实施市级及片区产儿科急救点和市县两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产科急救转运网络体系。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大产儿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薪酬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深入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生命全周期卫生和健康服务,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保健等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鼓励家庭按政策自主安排生育,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落实法定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标准,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检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
规范药品采购制度,推进和完善药品连锁配送设施与网络建设,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推动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的监管。
重点工程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在全市形成布局规划合理、优势学科突出、技术水平较高、全市居民可及的三级医院服务网,居民在1小时内能到达三级医院就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完成市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救治处置能力。
全科医生培养计划
制定成都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实施办法,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培养机制。到2020年,力争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名全科医生。
医药卫生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市、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统一融合。
来源:成都市政府官网、四川日报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