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之道到底在于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制药网
导读

失去传统文化的民族,将是苍白的民族,即使版图再广阔,都无法避免精神上的流离失所。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就是要强化中国民族的文化力量。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仅包含着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理论与经验,其背后更有着一套完整的,中国独有的世界观体系。它是实践医学、哲学、文学、自然学的杂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文化的断与续

 

  鸦片战争,彻底打碎了古中国的旧梦,那个辉煌的、宁静得近乎静止的国度,被带入了一百年的战乱纷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药这棵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奇花异草,无法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潮流中独善其身。鲁迅就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描摹中药的陈腐虚妄:蟋蟀的触角作为“药引子”,医治病入膏肓的肺结核患者……
 

  新文化的诞生,也意味着旧有文化的式微,甚至失落。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验证的中医药,在世界上,以民间的方式,向全世界渗透。而来自西方的解剖医学,则强势地成为进入中国,建立新的治疗标准。从五四运动到今天,中医药虽存,但中医药文化,却在社会的洪流中被冲击得千疮百孔。中医的培养模式、中药的药材来源、甚至使用的语言,都已经完全“现代化了”。当整个社会都按照西方现代科学的方式来建构,中医药,是不是已经“桔逾淮北为枳”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却对传统中医药,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研究。世界中药出口中,日本和韩国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的中医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不到落脚的根基。中国中医药百余年来的断层,该如何“一键恢复”?
 

失去了道地性,就失去了中药的光彩
 

  现代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标准化。在药品领域,来自于西方的GMP体系,也成为了中药生产的标准。事实上,中药的道地性,是一个远远超越GMP的,更高也更为难以把握的标准。中药不是没有标准,只不过它的标准不是以理性的指标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医生与患者之间微妙的共识作为尺度,它更为苛刻,更为细致、更加难以捉摸,却更加有效。
 

  传承中药,更要传承中药的文化
 

  中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与西方现代医学相比,除了医学之外,它是文学、是哲学、是自然学,甚至也是地理学。
 

  中医药文化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观、有节制的消费观,在当下的科学环境中,不仅不落后,反而是超前的。如果我们将经典验方、古方视同为中医药文化的血肉,那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倡导科学的、先进的中药,绝不应该遗忘了传统的、前瞻的中医药文化。
 

  这种代代传承的修养和价值观认同,才是中药最不可替代的东西,传承中药,更要传承这些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精髓。
 

  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最终取决于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而非外在的文化入侵,这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真正初衷。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关注的事情。
 

  图片为雷氏思补堂祖传中医雷家祥先生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百姓免费义诊,通过自身的践行,宣传祖国的传统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养生及疾病防治理念。
 

  文章来源:NEW闻天下 原标题:祖传中医雷家祥:中医药发展之道在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