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摩手记(十二)——摩洛哥“宰牲节”初体验

虹口嘉兴卫生


在阿加迪尔的日子

——援摩手记(十二)

摩洛哥“宰牲节”初体验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此“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


在伊斯兰历法系统中,古尔邦节的日期是固定不变的,但以公历计算,其日期则呈变化不定状,原因是伊斯兰历法基于月亮的运行,而公历系统则基于太阳的运行。今年的宰生节九月一号,恰逢周末,于是这里的摩人可以连休三天,其实他们要用之后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庆祝这个值得狂欢的大节。因为是周末,于是我也有幸亲身感受了这个节日的隆重和“血腥”。

寝室楼下的邻居们清晨六点便都起来了。吃过早饭后,所有成年男子穿着盛装皆去当地清真寺参加聚礼,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场面蔚为壮观。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坟地去悼念,为死去的亲人祈福。回到家后,他们开始杀牛宰羊,煮肉做饭,施舍穷人,招待来宾。

从寝室楼上放眼望下去,楼下墙角一只肥羊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他们在节前事先从农场买来。只见它跪在地上,眼里似乎流露出一丝恐慌和无奈。它是不是已经感知自己已危在旦夕,因为与此同时,楼下的男人们正“磨刀霍霍向牛羊”,一阵阵磨刀声传入我的耳中。说真的,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亲眼见活杀羊的,而且就在自家门口,更何况是面对如此“温文尔雅”又“楚楚可怜”的羔羊。一想到马上会出现的“杀场”,我不禁打了个哆嗦。

很快,“撕心裂肺”的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此刻几个“猛男”正在一起用力按压着那只羊于地面上,羊也不甘示弱,极力反抗挣脱。就这样你逃我捉,你叫我吼,“人羊大战几百回合”后,“胳膊终拗不过大腿”,那只羊已被“彪汉”制服于地面上,而羊头依然在那里不依不饶的犟头倔脑中,一副“宁屈不死”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主刀人”口中念念有词,瞄准时机,举起一把大刀利索的向羊喉咙处砍去。羊的血管、气管、食管三管顿时切断,血流如注,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有点晕血的我瞬间几乎有点把持不住了,心中翻江倒海般……

再看看周边的一群邻居孩子们,正簇拥着兴致极高地围观呢,丝毫不见他们有害怕的表情。要知道他们中最小的才二岁,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站一边悄无声息的且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在想,换成国内的孩子,如果目睹如此血腥场面不一定能承受得住,而这里的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因为这是一年一次的盛大节日,就像国人的春节,充满热闹与喜庆,只是两国人民的庆祝方式不同而已,而美丽心情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大小。

接着就到了“五马分尸”阶段,肥羊被肢解完毕,去除内脏。当地人没有吃内脏的习俗,自然这些好货被我们医疗队收入囊中。古尔邦节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舍穷人。这些内脏就权当邻居用来施舍我们“这帮穷人”用来改善伙食。男人们在干完这件“杀羊大事”后,便轮到女人们开始忙碌了,洗羊、分羊、清理打扫,一气呵成。孩子们无疑是最开心的,可以去邻家要礼物,可以载歌载舞,也可以在家享受美食。

说到吃,节前,穆斯林家家户户打扫的干干净净,家中点上香熏,制作各种糕点,诸如炸油馓子、烤馕,为节日做好充足准备,因为他们要吃足一周时间。临近中午时分,在盛情难却下,我到邻居家吃了顿“全羊宴”,不同于国内做法的美味羊肉,入嘴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吃了一块就会上瘾,早就把一早那只可怜兮兮的待宰羔羊的模样抛之脑后了。一边喝着当地有名的薄荷茶,一边大块朵颐的吃着羊肉,心情美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此图来自网络)

在节日期间,“摩人”见面时都要互相问候,他们或走亲访友、或外出度假、或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每家每户乃至到处都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在“沉默”了那么久之后,有一天可以与当地人一起过属于他们的极具特色、极富意义的重要节日,心中不免激动万分,值得回忆……

供稿:援摩医生 周敏杰

编辑:虾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