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天使榜样力量】青岛市市立医院管军:从医32年不改初心
管军从医32年,是道地的心内科医学专家、严谨的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院管理者,还是一位古道热肠、救人于危难的道德模范,这让笔者钦佩之余想更多的了解他……
初见管军教授,他着一身洁白的医生袍,正用听诊器认真的为一位老人听诊,然后用温和的话语询问老人最近的身体情况,耐心的嘱咐老人注意什么、怎么服药。
老人的家属说:“我父亲80多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多年,一直都是找管医生看病。上次复诊,他出差不在,老父亲就不看了,非要等他回来再复诊,就只信任他!”据管军教授带教的一位学生介绍,“很多病患都是管教授的粉丝”。
有位城阳的王阿姨,20年前患高血压,经管军教授治疗后明显好转,后来全家5口人“组团”来寻求教授医治。
询问管军教授如何获得病人信赖时,他说:“医学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医生面对有血肉情感的病人,不能只看病,更要关注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思考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疑虑、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并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自然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
管军教授在他们心内科的诊疗过程中,就特别倡导“双心”原则——不仅关注病人的心脏疾病,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除了技术,医生一定要有人文情怀,成为一个对生命有把握、对社会有洞察、对人性有了悟的人。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好的医生往诊室、病房一站,就让病人如沐春风,使病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原来是人文素养决定了一位医生角度和高度。
作为青岛市拔尖人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管军教授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广受认可。他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研修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是我市首批参与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之一,回忆起当时手术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时,从早8点一直忙到晚8点,没有时间吃饭,只能喝口水、吃点儿点心垫垫肚子。身上还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一台手术结束后,衣服里都是汗。”
“我曾经为一位仅有一岁半的患儿安装起搏器,手术风险大,可能也是我接诊的最小病患,所以记得非常清楚。”据悉,该患儿因为爆发性心肌炎入院,管军教授联合麻醉科同事迅速完成起搏器安装手术,为其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管军教授回忆道“手术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是感觉不到累的。手术成功了,真正放松下来,脱下铅衣那一刻,人就虚脱了,看见平地就想躺下。但是,这些辛苦和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如今这个孩子已经28岁了,而且非常健康,这就是我做医生最大的欣慰!”
精湛的医术、沉稳的作风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管军的个人风格,他多次担任医院应急救援专家组组长,组织和参与了汶川地震、胶济铁路事件、韩国沉船事件、黄岛爆燃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无愧于青岛市首届著名好医生称号。
说起管军教授的另一个身份“青岛市文明市民”,管军直说,那真是作为一名医生一段难忘的执业经历。
2015年在结束了加拿大渥太华学术交流活动飞往北京的途中,飞机起飞3小时后,广播里响起空乘人员急切寻找医生的求助。原来一名两个月大婴儿的母亲,突然高热达40℃,意识恍惚。管军第一时间主动为病人提供医疗帮助,随后飞机备降最近的美国阿拉斯加国际机场。管军熟练地用英文与当地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及处置,随后该名病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
经过一系列手续后,飞机再次起飞。1小时后,一名60多岁的女乘客心脏病复发,管军顾不上休息,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为她进行救治,并在老人身边全程监护了7个多小时,每隔一小时就为老人做一次查体。原本13个小时的航程,因这两次突发情况变成了20个小时。同机的青岛老乡将此事配图发布朋友圈后,大家纷纷为青岛好医生管军点赞,此事被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而管军教授却低调的说:“医者无国界,无论在哪里,救死扶伤都是医生的责任。”
采访结束前,与管军共事9年的东院心内科主任邵一兵由衷感叹:“管院长不管行政工作多忙,仍然坚持每周二上午坐诊。他书写的病历条理清晰、字迹清楚,非常认真。每次查房或者讲课,他都会和我们分享学科前沿知识,其中很多知识是临床医生都不了解的,可见他是付出多于我们几倍的时间在工作。”
高于思想、富于爱心、帅于风度是笔者对管军院长的个人印象,本文想通过角度、层次、格局展现管军教授做医者、做人的思想维度和深度。他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因博爱而见宽广,因坚韧而见力度,带着理想和智慧,跋涉医路,砥砺前行,折射着一位蕴藏深厚人文素养的医者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