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老药75】止咳止血的小草——白及颗粒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一曲《小草》唱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中药百花园里,有一棵极为普通却能治顽疾的小草,它就是宝贵的——白及。
白及生长于山野、山谷较潮湿之处。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15~70cm。根茎(或称假鳞茎)呈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肥厚肉质,富粘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3~5片,花紫色、淡红色或黄白色。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卖白及了!卖白及了!”中秋过后,昆明街头,小贩的吆喝不断。昆明民间把本地的黄花白及称“小白及”。居民常用小白及根茎煮食,来润肺止咳。
《滇南本草》记载:白及“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云南广泛使用白及,各地的运用经验丰富,有单方,也有与其它药配伍的复方。
肺痨是旧社会危害较大的疾病。鲁迅的名篇《药》里的华小栓,得了痨病,无药可救。其悲剧既有自身免疫力低的原因,也有缺医少药的根源。
现代医学揭示,肺痨,又称肺结核,是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状况。成人主要在劳累过度后,正气虚弱,淋巴结内的结核菌骤然繁殖而致病。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中有段情节:于成龙过于操劳,积劳成疾,出现咳嗽、咳血,当地百姓用连及草(产于福建、江西),即白及治好了他的疾病。于成龙恢复健康后继续为民效力。那时用的是汤药。
为了便于服用,药厂按该药的特性生产出成药——白及颗粒。白及颗粒为单方制剂,充分保留了白及的有效成分,用少量白糖粉降低其苦味,制成便于身体吸收的现代剂型——颗粒剂。
白及颗粒的功能与主治是:“收敛、止血、补肺。用于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肺气肿,久咳伤肺,咯血吐血。”口服:一次5~10g(1袋),一日3次。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湿热者(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时则冒酸水)忌服。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川乌、草乌、附片)同用。
白及之所以能治咳血,是因为白及含有白及胶、白及薜苈果多糖等主要成分。白及胶(粘液质之一,为白及甘露聚糖,由4分甘露糖和1分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在新鲜的白及块茎中含淀粉30.48%、葡萄糖1.5%及挥发油。有人研究发现:白及有缩短凝血时间,可局部止血的作用,被认为与其所含大量白及胶有关。同时,白及胶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抗菌、消炎作用,毒副作用较小。
云南是生产白及制剂较早的地区。1974年《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白芨冲剂”标准,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保山等地的药厂均生产该药。1997年更名为“白及颗粒”,并载入国家《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册。目前白及颗粒为云南省特产中成药,全省有14家药厂持有该药的生产批文。
希望白及及其制剂的叫卖声更加嘹亮,希望微乎其微的这棵小草给全社会带来福音!
(作者为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资助项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升科技社团能力服务创新发展项目“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第1期)”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项目组组长:葛元靖 副组长:钟祥刚、张小贝
审核:谢民秀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余思源
版式设计:余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