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桂枝汤

北京同仁堂银川药店

人卫中医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桂枝汤是大家最熟知的方剂之一。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亦有称“群方之冠”者。又有人认为,桂枝汤始于厨下,方中桂枝、生姜、大枣均为灶厨佐料。桂枝汤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治卫强,芍药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相须为用。


桂芍等量合作,寓意有三:①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②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③为相制而成,散中有敛,汗中寓补。


故本方为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生姜辛温,既能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可升腾脾胃、升发元气而调和营卫,是一对常用的组合,在诸多方剂中都会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方剂学》中有20余方剂有姜枣相配,如和解剂中的小柴胡汤,温里剂中的小建中汤,表里双解剂中的大柴胡汤,补益剂中的归脾汤、八珍汤,理气剂中的旋覆代赭汤,祛痰剂中的温胆汤等。姜、枣在每个方剂中都起着补脾益胃、调和脾胃、调和营卫、调和诸药的作用。


炙甘草在方中又发挥其安内攘外的三个作用:一是调和中气,二是兼和表里,三是调和诸药。


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炙甘草调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则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由此,高才达老中医认为桂枝汤是一件具有现代意识的古老的艺术珍品。因为本方从药味组成来看,药只有五味、君臣佐使俱全,结构严谨、线条简单、酸甘适口、温而不燥,是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发汗解肌作用的总方。


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引徐(彬)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因此,本方不单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而且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症见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临床上,凡见脉浮缓或脉弱的,具备有发热恶寒、头痛汗出、鼻塞流涕等一两项症状的均可使用。如阴阳不合的半身汗出、营卫不和的肌肉痛、营弱卫强的头痛证,皆用之有效。


现代多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性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使用桂枝汤,重在煎服法,特别是“服已须臾,啜热稀粥”。此义在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这和用餐一样,有的时候,饭后而用热汤以助消食和胃。


高才达老中医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病证,现介绍几例:


案例1:头痛


1981年,高才达在临床上接待患者李某,女,20岁,患头痛2年,经多方医治效不显。前医有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有诊断为神经衰弱,服中西药不解其苦,当日其母伴同来诊。


患者痛苦面容,头痛头沉,时有发热恶寒、易汗出,项紧不舒,睡眠欠佳,月经正常,身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浮弱。依舌苔脉症,诊断为风寒邪气在表,上犯清窍、经久不散。


脉浮不滑说明邪气不曾入里。由于正邪相搏于肌表,故有发热恶寒之象,即有一分寒热就有一分表证。患者以头痛为重,且伴有项紧,说明邪在太阳之首;汗出症尤为主要,正邪相搏日久,营阴软弱,卫阳不足,不能维护营阴所致。正邪抗争日久,必身疲乏力。究其脉症,乃属太阳中风表虚证。故投以桂枝汤2剂,嘱其按古方煎服法用之,以解表发表,调和营卫。


患者3日后复诊,甚为喜悦,自述服药后汗出,痛去之八九,解2年之苦,但仍感头沉,脉略有浮象。由此而断,表邪未净。鉴于患者长期汗出和头痛之疾,再投以桂枝加葛根汤以疏通经脉,复起阴津。


药后三诊,自述诸症皆除,但身倦乏力,脉由浮转沉细,舌苔薄白。自思投上药表邪已去,但因病久,前已驱除表邪,本虚呈现,遂投以归脾汤补益心脾,恢复元气,以善其后。


按:柯琴赞誉桂枝汤言:“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矣。”此患者但见一二症,且持续之久,久经治疗,表证依存,不曾入里,实为少见。投以桂枝汤治愈,不出古训。


案例2:发热


2011年1月,高才达老中医接待一名小儿马某,男,8岁,当日其家属伴同来诊。患儿反复发热3个月,经西医输液和中成药治疗热不退。前医有诊为病毒性感冒的,有诊为上呼吸道感冒的。虽然如此用药,热仍不退,家长甚是着急。


患儿初诊时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出,舌红苔薄白,脉浮细滑。依据舌脉症,诊为太阳表虚证。此患儿症状单纯,发病在冬季,在外贪玩而感风寒,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阳强而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浮,故见恶风发热汗出;由于外邪在表,侵扰不重,故未见头痛。遂投桂枝汤加葛根3剂,原剂量减半,嘱其药后啜热粥令其微汗出。


3日后来诊,家属告知热退,纳食佳,但时有汗出,又投以异功散加葛根,益气健脾,恢复中气。后家属告知热未复,纳食增。


按:患儿虽有发热一症,但无上呼吸道病变,亦非温病。前西医抗感染治疗和服感冒中药皆效不显。究其主症,乃属太阳表虚证无误,故治之有效。对于发热一症,应重视脉证,方不失中医辨证之根本。


案例3:半身汗出


郑某,女,32岁,自云右半身出汗多年,治疗许久,右半身出汗不减,余症不显,但舌红少苔,脉缓。诊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表虚证。遂投以桂枝汤加浮小麦、煅牡蛎治之,嘱其药后啜热粥令其微汗。患者服药7剂而病愈。


按:汗出一证有自汗、盗汗之说。内中原有营卫不和一证。此证所以如此,确属人体内阴阳偏盛偏衰,以造成营卫不和、卫外失司、一侧卫强一侧营弱,故半身汗出。应用桂枝汤治之,安内攘外、调和中气,亦应效验。高才达老中医用此方治疗数例患者,均告愈。


案例4:产后发热


2010年10月,顺义区中医医院一名女职工,在产科住院,产后3天高热不退,请高才达会诊。症见发热、恶寒、汗出、倦怠乏力,伴头身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弱。谨以舌脉辨知系太阳表虚证,遂投以桂枝汤3剂治之,嘱其药后啜热粥,3剂药后热退。


按:众人都知,产后失血伤气,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之阳不固,以致风寒外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外邪入侵,首及太阳之表,太阳经脉络头、头目、项、顶,故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滑弱,均为风寒表虚证的表现。投桂枝汤而热退,从而进一步验证,桂枝汤治疗产后因营卫不合的发热确有显效。


案例5:鼻鼽(过敏性鼻炎)


刘某,女,29岁,自云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鼻流白色清涕,鼻塞头痛反复缠绵2年之久,每到冬季遇风寒而病,曾中西医多方治疗,诸症时轻时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右寸浮缓。试投桂枝汤加生石决、夏枯草,合玉屏风散7剂而愈。


按:过敏性鼻炎属于常见多发病,其病位表现在肺之窍,但究其理,有诊为肺虚卫气不固的,有诊为风寒侵扰的,有诊为肺肾虚寒的,也有诊为肺脾虚的。总而言之,肺开窍于鼻,其本在于肺,涉及脾肾二脏。由本案分析,诸症表现均在鼻窍。冬季遇风寒而作显然是卫表失固,风寒为因,结合舌脉分析,乃属肺虚卫气不固与风寒表证相合,故用桂枝汤发散风寒,玉屏风散固护卫表,生石决、夏枯草清肝而止头痛。



【本文选自《方药读验》,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该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