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聚首,上海医药表现亮眼~
9月22-24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合作委员会指导,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原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在北京雁栖湖畔举行。政府部门领导进行政策解析、本土及全球行业大佬圆桌“论剑”、科学家们对创新的思考、投资者对行业形势的探讨......大会干货满满,而上海医药在会议期间更是表现亮眼。
顺应产业变革:上海医药争锋在前
9月23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围绕“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鼓励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作主题报告,工信部、国务院医改办、发改委、人社部等均到场发表监管观点和目标要求。
点评到医药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时,孙咸泽表示,目前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由推动、宣传、普及、研究,转入到了全面受理与评价阶段。同时,他对上海医药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表示了肯定。“上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在全国很领先,起步非常早,两年前就启动了,做的数量也很多,有70多个,信谊也非常积极。”同时他指出,希望上药在起步早、数量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凯先指出,现在新药的研发时间更长、要求更高、投入也更大。他同时表示,中国的医药产业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态势,未来要逐渐脱颖而出从仿制为主走向创新为主,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以“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投资机会”为题介绍了全球基础科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热点方向以及我国在新药研发上的具体进展。这位致力于将新药研发创制规模化、产业化的院士,着力以与上海医药的合作情况为例,介绍了开放式合作平台的有效运行机制。
对话跨国药企:角逐医药“世界杯”
上海医药左敏总裁作为大会主席团轮值主席,主持了9月23日下午的一场重头戏——圆桌对话:中国医药创新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
中国加入ICH会是仿制药企业的终极浩劫吗?中国医药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还存在哪些瓶颈和挑战?如何理解跨国药企“本土化”与中国药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本土企业、跨国药企如何看待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是一场本土医药企业佼佼者与全球顶尖跨国药企之间的对话。这是一场掌控着全球最优制药资源的企业家之间的争锋。所有人都在争抢“第一名”,但尽管各不相让,但现场气氛却异常融洽。不管是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凯莱英医药集团、康弘药业这样的国内制药企业翘楚,还是阿斯利康、辉瑞、罗氏、葛兰素史克等传统跨国药企巨擘,当然还有上海医药,每家都是在行业中举足轻重同时色彩鲜明的明星公司。有竞争,才有发展;有对比,才有进步。
作为这场圆桌论坛的主持者和黏合剂,左敏总裁笑称,“虽然跨国药企之间竞争激烈,但大多都是通过上药进行配送的。”面对这样竞合的市场,同样也实际参与着这场星光熠熠角逐的上海医药,亦从这里瞄准了世界。
“如果把市场比喻成一场足球赛的话,现在就相当于我们原本还在亚洲二流战场上打拼,结果一下子把我们扔到世界杯的决赛场上去进行比赛。”上海医药左敏总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他看来,一系列新政的变化使中国医药市场的门槛迅速降低,尤其是对于跨国药企,新药很快可以实现同步上市。而在研发费用投入差别巨大的情况下,中国本土的企业将要如何面对来自跨国药企的竞争,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 全球化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本土企业在论坛中表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变化,都是一种必然,市场大势不可改变。在分享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同时,本土药企也相信,未来的中国药企,当能在全球一体化的舞台上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大会期间,上海医药左敏总裁还接受了大会媒体团访谈,向业界媒体介绍了上海医药关于行业趋势及企业战略的独到见解。
加快创新转型:研发实力再获认可
9月23日晚,2017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颁奖典礼隆重召开,现场颁发了“2017中国最具研发创新力医药上市公司10强”等四大竞争力榜单。
根据研发投入、科研人员占比等评选指标,上海医药入选“2017中国最具研发创新力医药上市公司10强”,上海医药研发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樱代表公司上台领取了该奖项。
(本文部分图文摘自E药经理人公众号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