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医疗“互联网+”势不可当

医药最前沿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从卫计委获悉,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在研究编制《“十三五”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此规划将成为今后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突飞猛进。

对资本市场而言,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渗透,可以预见医疗“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几年内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在该领域开拓并投入实践。医疗的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化将会释放出巨大活力,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数据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应用亟待推进

医疗服务如何才能适应这个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各种有用的数据,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是眼前亟待推进的事情。

发达国家有很多医疗大数据的成功应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医疗数据,通过告诉病人多种不同的医疗方案,让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美国还公开发布不同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绩效数据,这有助于督促医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仅仅这个医疗临床决策系统,对美国来讲,一年就能减少1650亿美元医疗支出。

此外,精准医疗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让个性化的治疗应用实现了新的飞跃。像癌症的治疗,通过对基因组等大型数据集的分析,研究遗传变异,实现个性化医疗和调整药物剂量。麦卡锡曾做出估计,在某些案例里,通过减少处方药,减少了30%~70%的医疗成本。另外,早期发现肿瘤的治疗和手术费用,是后期发现的一半。

医疗“互联网+”呼唤创新

近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模式探索,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这将大大节省医生和病患的时间。

除了医院的医疗模式创新,医疗设备的技术创新、技术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也将大大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例如飞利浦推出的EPIQ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个体检查的智能化,将分析步骤一键简化,快速呈现精确检查结果 ,可以使医生的诊断过程事半功倍。

近年来推出的一些可穿戴设备和监护产品,可以通过很小的装置,放在患者身上,可持续收集患者身上诸如心率、呼吸功能和生理活动等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将被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同时还会上传到云端的医疗保健数据库中。

比如,今年9月飞利浦推出了个人健康计划,就是一个创新的实践。这些计划代表了消费者、患者和医疗服务人员的连通护理的新时代。它们都是建立在飞利浦HealthSuite数字平台之上,这是一个开放而安全的基于云技术的平台,能够收集和分析从健康手表、血压计、耳式体温计和身体分析仪等多个设备和源头获取的健康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上。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便于做出医疗判断和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未来的医疗大数据,无论是数字化产品创新,还是医疗终端产品的应用,都将以患者为核心。

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的医疗信息都将集合在一张数据卡内,不管这位患者走到哪家医院,医生只要打开他的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很轻松地知道病人至今共就诊过多少次,做过哪些检查,使用过多少种药,问诊的医生,治疗效果如何等等。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加速医生对患者做出更加精准合理的诊断,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多次就医带来的负担。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