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自然 留下“无痕山林”
秋
高
气
爽
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走进自然,尽赏百花争艳,聆听万鸟欢歌,嬉戏幽潭流泉,抛却尘世喧嚣,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至高无上的生态境界,享受回归自然、启迪智慧的“田园生活”、“美妙世界”, 浑身舒畅、好不自在。长期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厌倦了车马喧嚣的生活,也催生人们对青山绿水、清新空气、宁静幽雅环境的追求,户外运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流行时尚。
不过,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户外活动的热点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随处丢放废弃物,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破坏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初衷;埋锅做饭,草坪被践踏得东倒西歪,失去了往日生机;山上野炊、林区吸烟,对森林防火造成巨大隐患……特别是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众多生灵的栖息乐园,乱扔的垃圾、肆意地践踏,对自然环境来讲实则是一种野蛮侵略。
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破坏生态,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放眼当今世界,在人类我行我素征服自然中,生态恶化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难民”,生态安全令人担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而且,大自然的“累积破坏作用”非常强,一个细微的环境破坏举动往往会产生叠加效应。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曾砍光了被十分细心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区域内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水长期断流,而在雨季又使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善待生态就是善待人类,保护生态就是在延续人类文明。
如何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尽量减少人类无规范的游憩行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无痕山林”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做法。
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始于美国,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户外运动方式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环保与简朴的生活,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无痕山林”最重要的两条基本准则是:尊重和少冲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七大行为原则,包括事先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在能承受的地点旅游及宿营、适当的处理垃圾、勿取走自然中的任何资源与物件、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尊重野外生物、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但这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操作指南,贯穿其间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及观念。“无痕山林”并不是阻止人类亲近自然,而是鼓励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的同时,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尊重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
早在中国古代,道家就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带着对生命的欣赏,去看山、听海、赏花、观鸟,做一些让心宁静而无关功利的事情。面对自然,我们应该抱着谦卑、感恩和尊重的心,爱护自然环境,倍加珍惜原生态,善待万物,就像善待我们的朋友一般,因为自然从不背离热爱它的人。
我的家乡昆嵛山,就是一本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作业。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愫,在对自然的认同中养成了“靠山、养山”的习惯,由直觉中产生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的上升为顺应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尊重自然成员,与大自然共享生存时空的纯朴的理性生活。他们懂得,从地面上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河流岩石和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的所有野生生命及其遗传基因,到地下存有的矿藏、水源、热源,都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绝不应该随意攫取。他们近乎固执的守护着家园,控制利用规模,尊重自然承载力,保护自然肌理;整治大地环境,清除人类污染,打造“无痕山林”……
在这里,人们头顶着蓝天,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喝着饱含青草味道的山泉水,心境宁静,气定神闲。在这里,无数久违了的野生生命还在安然地繁衍生息。寂静的荒野,摇曳的芒草,荡漾的芦苇,游动的白云,无论哪一种自然景观都能激起人们无尽的美好回忆。在这里,没有浮躁焦虑,没有恶性竞争,没有无法摆脱的人造污染,处处表现出自然与本真。
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融入自然的方式。旅行前应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轻装上山,减少带入森林的垃圾量;健行在现有步道内,留下最轻的足迹;消除曾停留过的所有痕迹,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要保持如同无人到访;入山不携带火种,不焚烧掩埋垃圾,带走产生的垃圾;保持水源地清洁;避免改变野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尊重其他游客独处所需的宁静。我们只是过客,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各种小昆虫、动物才是主人。
月圆是诗,月缺也是诗。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的有所为。致敬自然,留下“无痕山林”,不仅留住了洁净的大地,留住了湛蓝的天空,更留住自己善良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