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手,谱写产学研结合新篇章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于201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将“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作为指导思想。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也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为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在医药行业,校企合作并不少见,产学研结合也是当下药物开发的主流模式之一,目前我国的医药领域的校企合作正在走向纵深,呈现出新的格局。
10月15日,“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药科大学校重大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青岛黄海制药董事长张海英和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制剂领域顶尖专家何仲贵教授、唐星教授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双方将在人才引进、医药技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对于缓控释技术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打造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新样本。
沈阳药科大学创办于1931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与中国药科大学并称为中国的“南药”与“北药”。沈阳药科大学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是国家化合物库环渤海卫星库牵头单位。“十二五”以来,共主持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889项,在缓控释技术及制剂领域有着顶尖的科研技术研究团队。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研发、生产、销售缓控释制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从事缓控释制剂研究和生产的企业。在缓控释技术及制剂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黄海制药以打造中国缓控释制剂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以缓释技术为核心,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用药、神经类疾病用药和抗肿瘤药物用药为产业重心,打造了包括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Ⅱ)〕、畅欣达(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麦特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在内的众多知缓释名品种。目前,黄海制药的缓控释制剂已经占到企业所有产品的1/4,并有多个缓控释制剂正在研发之中,2019年前后也将陆续上市。
黄海制药和沈阳药科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黄海制药先后在沈阳药科大学设立奖学金、贫困生资助基金,鼓励对优秀人才的培养,2017年8月,双方更是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贏”的原则,就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达成一致,确定了在人才交流与培训、企业发展规划与决策咨询、科技研发、实验室共建等多方面,建立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此次仪式上,双方分别就联合共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沈阳药科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药学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及部分研发项目合作进行了签约,并同时对“沈阳药科大学青岛黄海制药缓控释制剂工程联合实验室”、“沈阳药科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山东药学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中心”三个合作项目进行了揭牌,此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标志着青岛黄海制药与沈阳药科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预示着双方共同迈入深入合作、高速发展的新纪元。
企业的快速发展,对研发及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黄海制药将科技研发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5%,专职研发人员达到近百人,95%以上都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的研发团队。为了实现突破,在提升内部科研能力的同时,公司也急需吸收外部的新鲜血液,通过加大与外部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借力发展。
综观我国医药行业,沈阳药科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缓控释技术及制剂领域的顶尖科研院校,拥有一流的研究团队,其中制剂教研室核心领军人物、师出同门的长江学者何仲贵和二十五年前就有“唐百万”美誉的唐星两位教授,分别率领了近百人的研发技术团队,代表着制剂学最前沿、最高端的水平。
在此次黄海制药与沈阳药科大学的合作中,缓控释技术研究及制剂开发正是双方的“重头戏”。据了解,双方共同建立的“沈阳药科大学青岛黄海制药缓控释制剂工程联合实验室”,将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对新药、仿制药、缓控释核心技术的研究,并对这些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产业化,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随着实验室的开始运作,黄海制药创新能力以及缓控释制剂技术及制剂的科研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准,成为中国缓控释技术及制剂领军企业。
此次黄海制药与沈阳药科大学深度合作,是缓控释制剂领域最强经营团队和最强研发团队的全新合作,是两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新探索,通过优势叠加和资源共享,双方将在软件和硬件上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进而激发科研专家和企业的激情与活力,共同谱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篇章,再创缓控释技术领域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