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堂健康提醒||你了解痛经吗?
杏仁堂中医医院给大家普及一下痛经的知识,痛经不只那么简单哦! 痛经,妇科常见疾病,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妇女;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症、子宫颈口粘连或狭窄等。本病常与生殖器官局部病变、精神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中医学多分证治疗。其实,痛经的发生有其规律性。中医名家、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先生治疗痛经,即是抓住这种规律性,打破传统的辨证分型,从发作时间入手,只拟两方,加减化裁。
痛经按照发作时间可分为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和经后腹痛。
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错后,
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提前。
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者
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
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脾主大腹,故症见下腹作痛。
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小腹冷坠。
腰为肾之府,阳虚肾寒,故症见腰痛。
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经来艰涩不利,或紫黑成块。
经水既来,则经脉疏通,木气松和,经来痛亦自减或全止。
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
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
健脾疏肝,理气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
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12g,粉丹皮9g,肉桂5g,广橘红9g,炒桃仁12g,法半夏9g,泽兰30g,延胡索9g,草蔻仁6g,丹参12g。
水煎温服。
[加减]
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肉桂,加全当归9g,疏肝止痛。
脉弦、月经后错者,去肉桂,加川芎9g,通经止痛。
下寒者,加炒干姜6g,温暖中下祛寒。
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肉桂,加柴胡6g,生地炭9g;或加大熟地9g,以清胆经之郁热,濡肝家之枯燥。
脾湿腹胀、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g,利尿去湿。
胃热呕恶者,去肉桂,加淡竹茹9g,煨生姜6g,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之始终者,亦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
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柴胡6g,或加黄芩炭9g,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
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g,破结通经,潜阳止带。
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闭者,加补骨脂9g,温肾通经。
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g,痛甚加骨碎补9g,温肾以止痛。
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g,行瘀破结。
经后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后者,
系因水寒土湿,血虚肝燥,陷泄不升,因而多见月经先期而至,行经期长,断续不止。
肝木枯燥郁遏,贼伤脾土,故症见纳差运迟,小腹隐隐作痛。
脾湿肾寒,故症见腰腿困乏无力,大便稀薄,甚则宫寒不孕,即使怀孕,也易流产。
脾湿肾寒,肝木郁陷,故脉现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薄,或白薄腻。
[治则]
温中暖下,润血疏肝,行瘀止痛。
【方药】
茯苓9g,甘草6g,桂枝6g, 炒杭芍9g,粉丹皮9,全当归15g,石菖蒲9g,泽兰15g,炒干姜6g,阿胶(烊化)9g。
水煎温服。
[加减]
脾虚运迟者,加草蔻仁6g,暖中醒脾。
月经量多者,去泽兰,加炒莲房15g,棕榈炭9g,调经止血。
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g,化瘀止血。
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g,利湿止血。
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g,或加骨碎补9g,温肾止痛。
宫寒不孕者,加石楠叶10g,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化裁以治之。
腹泻者,加炙米壳5g,暖下涩肠止泄。
痛重者,加延胡索9g,疏肝止痛。
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茱萸12~15g,敛肺止血,或加生黄芪15g,益气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