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图书馆涌进许多流浪汉,结果让所有人沉默了…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
——褚树青
在杭州,有一座世界上最温暖的一座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的温度,不在于温暖的装修,更不在于多么先进,或者无微不至的“服务”……
80年代的门头,90年代的装修,读者里有最多的是学生、老人,也有来睡觉的蓝领,炒股的中年人,玩游戏的年轻人……
乍一看,这座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相比,没有什么亮点。
但他最温暖的地方,在于包容和善意……
杭州图书馆,是因维护流浪汉看书权力而有名的图书馆。
10年来,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读者不乏有乞丐、拾荒者。
这个图书馆对这些人唯一的要求就是——借阅之前洗手。
有市民无法接受,说这些人“很脏”、“把环境搞的很乱”。
但是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
曾有一位拾荒的老人——韦思浩,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是他之前经常来图书馆读书时,给图书管理员的形象。
去世后,他的故事却惊呆了所有人。
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本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却生活拮据,还要捡垃圾过日子。
因为,他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
老人的遗物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
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感谢信……
他看起来落魄,游走在生活边缘,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他比任何人都懂得爱的真谛。
如果图书馆没有长期收留拾荒者,没有为他打开借阅图书的大门,那这背后的感人故事,便无人知晓。
同样也是一位拮据的老人——76岁老流浪汉章楷。
他每周去杭州图书馆两三次,最爱看的便是时政类书籍。尽管浑身污渍,他每次看书前都会洗手,不要把书弄花了。
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这是杭州图书馆的原则。
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流浪汉入馆,还允许他们携带行李。
当杭州图书馆渐渐变成了很多流浪者暂时休息的“宾馆”时,有无数读者受不了了。
他们说,很多看起来“脏兮兮”、“没什么文化”的人,在图书馆的沙发上一睡就是很长时间,霸占了让人读书的位置。
而杭州图书馆没有因为这种看起来鲁莽和没有素质的行为,去三令五申不允许人们在沙发睡觉等等。
图书管理员说:
“大多数人真的不是故意赖着不走,只是累了一天了,看了一会儿书,实在有点儿困,想小憩一下。”
人多或有人打鼾的时候,图书管理员只是过去温柔地把他们唤醒,一个眼神,他们就明白是自己睡过头,影响了其他休息的人。
在很多生活底层人的概念里,连基本的温饱都不够维持,何况在大城市所谓的素质和生活礼仪呢?
令人最感到惊喜的是,杭州图书馆这样“纵容”和“放任”,没有换来变本加厉的“占座休息”和“脏乱差”的环境。
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慢慢在图书馆里,都变得知道干净、懂得安静、遵守秩序……
与其说知识改变了人,不如说是有知识的人同化了人。
在图书馆,每个人都去掉了浮躁和不安,静静阅读的氛围,让所有人都去掉了“脏”的外壳,进化成“干净”的灵魂。
以前我们觉得,人的高低级除了阶层,还有内心的善意与否。
但慢慢发现,还有一种分类,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与宽容程度,当你成为了一个“高级”的现代人,你是否还能接受并理解那些“低级”的人?
这——才是高级与平庸的真正分界线。
来源:视觉志(ID:QQ_shi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