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管理课堂:做管理,必须狠抓这2点

药店智汇

制度越全面,管理就会越到位吗

其实,制定制度只是第一步,缺少了执行、监督甚至处罚,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最后不了了之,既损失了制度的权威,又让员工觉得不近人情。


那么,该怎么平衡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平衡呢?



我见过很多公司的制度文本,拿出来一大叠,厚厚的像一本书,翻开内文,细细一看,就发现了问题:啰啰嗦嗦,讲一大堆废话,涉及不到关键问题。


原本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内容,硬生生地扩展成一段话,好像越“丰满”就意味着制度越完善一样。可问题是,这样的制度管用吗?



为什么制度不管用?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做过企业培训,了解到该公司曾经有这么一种情况:


员工上班迟到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候甚至过了上班时间9:00,只有两三个员工准时坐在电脑前办公,多数员工没到公司。


老板也针对迟到现象制定了罚款制度,可是记录考勤的负责人经常被员工说好话求情,他也不想得罪人,因此,经常弄虚作假。而到最后,落实到罚款上时,更是不按制度规定来,甚至有时候老板都会忘记“罚款”这件事。


企业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仅考勤问题,就让老板绞尽脑汁,由此可见,制度管人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在这个例子中,老板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没有监督,没有执行,到最后,迟到的人逃过了处罚,或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会大大削弱制度的作用。


其实,回归到问题的本质,还是制度的问题。制度出台时,没有考虑到监督,没有考虑到执行,这样的制度不过是“花拳绣腿”,并不能根除问题的要害。所以,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



公司定制度常见的问题


公司在制定制度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制度缺少针对性,舍本逐末;制度缺乏简明性,复杂冗长;制度条文不具体,过于笼统。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1
要抓重点问题,不要舍本逐末


有些制度条文中,最忌讳的一点是列举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这会严重削弱制度中重点内容的分量。


比如,有一项制度是针对员工业绩考核的,但制度条文中,却大篇幅地说业绩考核的重要性,这有必要吗?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把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列出来,公布考核流程,无需在制度中讲大道理。


2
制度要简明扼要,而不要啰嗦


出台制度是为了让大家遵守和执行的,如果制度条文太啰嗦,絮絮叨叨,反而容易让大家糊涂。


比如,有一家纺织厂的《安全守则》中,有这样一条:“公司厂区内不得燃放可燃性或容易导致燃烧的器具。”这句话就不够简明,不易被人理解,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厂区之内,严禁烟火。


3
制度内容要具体,而不要笼统


制度内文具体,才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也能减少执行中的偏差。所谓具体,指的是公司希望员工怎样做,如果员工不这样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因此,制度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员工应该怎样做,另一方面是违反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可很多公司的制度,只有第一点,却忘了第二点。或有第二点,但第二点不明确。


例如,“禁止吸烟,违者必罚”,就属于有处罚,但处罚不明确。如果改成“禁止吸烟,违者罚款100元”,效果就会好得多。



注重制度的可行性


有些老板在出台制度时,有很完美的想象力,恨不得一本制度大全,将员工所有的不良行为都约束了。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当年我担任企业高管时,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案例:

有一次,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向我提了一个建议:禁止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违者罚款。


我想了想对他说:“这个建议很好,但是不好操作,因为我们不可能时刻监督员工在做什么。既然无法执行的规定,那干脆就别这么规定了,否则,既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又让员工觉得公司不近人情,连个电话都不让打。”


该经理很不服气,说:“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不管怎么行?”


我笑着问他:“你父亲原来做什么工作?”


他说:“我父亲以前是学校的老师。”


我又问:“你小时候,是不是用过你父亲从学校带回来的信纸?”


他说:“用过啊,小时候我写作文我就用那种纸。”


我说:“你父亲作为老师,都会拿单位的东西回家用,可见,要想完全做到公私分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领导的影响力来自哪里?说来说去,无非两个字。一方面来自于“权”,另一方面来自于“威”。

 

在很多人看来,领导的艺术就是“恩威并施”,“如何能让员工既爱又怕,既感觉到约束力,又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深藏在心底的愿望。


很多老板的脑袋上都会有自己欣赏的格言名句,出现最多的是“难得糊涂”,但是我们也知道其实不代表他真的明白什么叫糊涂,相反,很多老板嘴里念叨着“难得糊涂”,心却比针还要细。


计较业务员出差有没有住超过150元的宾馆,计较业务员借公款下了顿馆子……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组织这个团队的人员有老板、经理和员工三部分。


三人各司其职,老板的工作是做人,经理是做事,员工是做技。细枝末节的问题应该由经理来指挥、监管,而不是老板,老板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员工信服,并乐意跟着你做事情。


即使有的犯了错,该去批评指正的也不是老板,而是中间的经理。


所以,很多时候老板需要把自己的角色隐藏起来,把头抬起来,彻底把自己变成局外人,只有当大脑能够脱离繁琐劳动的时候,这样的团队才算是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亲历亲为的一把手变成第三者,无疑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经理的“权”和自己的“威”真正体现出来,成为凝系团队的精神力量。


说到这里,我们就需要对最前面的“权”和“威”做一个新的解释:“权”是指经理们是否真正拥有权力,能够畅通的行使手中权力;而“威”是指,老板是否放下了架子,让人信任、信服,乃至忽略了他的地位。


管理公司就是做人

人是活的,社会是复杂的,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不一样,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管理员工时,要守住几条人性的基本底线,只要大家不越过这些底线就行了。至于员工有一些不良行为,只要不影响公司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包容的态度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