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重口味的,盘点宝宝身体里那些足以致命的寄生虫
是不是有许多妈妈都会经常自问,为什么人家的宝宝又高又壮,自家的宝宝却又瘦又小呢?是不是有许多宝宝时不时地会说肚肚痛,晚上睡觉还会咯吱咯吱的磨牙?是不是有许多科普读物都反复强调宝宝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同一秘密,那就是,当心寄生虫来袭。
寄生虫病七宗罪
01
破坏健康,引发疾病
寄生虫病指的是有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虫进入宝宝体内,会引发躯体不适,破坏身心健康,大多可以出现发热、皮疹、贫血、消瘦、恶心呕吐、肝脾肿大等一系列症状。
02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在医学界,将在人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分为蠕虫和原虫。蠕虫与原虫的最大区别在于组成细胞不同,蠕虫是多细胞生物,靠肌肉收缩如东行动,而原虫则是单细胞生物。
03
人畜共患,传播广泛
许多寄生虫病属于动物源性疾病,即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它是由共同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因此凡是能排泄出虫卵的人或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食物、水、土壤、接触等方式,而所有未曾感染过的人都属于易感染人群。
对传染病而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情况决定了它的走势是否强劲,寄生虫病由于属于人畜共患、传播广泛,且人群易感故而危害很大。
04
状态隐蔽,暗藏杀机
人体感染寄生虫以后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成为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二成为带虫者。有时候寄生虫在人体内生存一段时间后,临床上出现急性炎性症状,继而转为慢性持续感染。
寄生虫的隐性感染因为没有临床表现,又不容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寄生现象,而当免疫功能不全时,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甚至可以导致患病者死亡。
05
形式多样,容易误诊
有些蠕虫于感染期浸入人体后,幼虫需要经过血管、组织等处到达寄生部位。有时候这些寄生虫并没有在常见部位寄生,而是跑到了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寄生,这时很容易因为症状不够典型而造成误诊。
特殊情况下,这些寄生虫的幼虫不能顺利发育为幼虫,但依旧可以在人体血管、组织等处引发疾病,此刻因为症状含混将更难以立即确诊。
06
负面影响,免疫低下
人体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此外,在寄生的环境里还可以存在细菌或病毒,加上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两种寄生虫可以同时或同在一个器官内寄生,这说明寄生虫感染可以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07
体质下降,经济受损
2010年,据美国媒体11月11日报道,苏丹南部官员当天表示,该国暴发的热带寄生虫病已经造成300多人死亡,并且预计随着该病的进一步传播,甚至可能会酿成苏丹历史上最大的卫生危机。
寄生虫病的泛滥,对个体而言是健康被破坏,使身心受到摧残;对群体而言就成了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大面积暴发,还会造成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
医药汇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与你同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