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集约和创新!产业变革新政之下,上药这样应对……

上海医药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对我们的启示


上海医药2017三季度工作会暨务虚会

产业变革新政下的行业趋势及上药对策

2017年11月13日-14日

        这是一次必将对上药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为期两天的议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上药管理层和各子公司老总们积极“顺应产业变革”的审时度势和忧患意识,“创新求发展”的进取精神和高度责任感,“集约促转型的大局意识和图强决心——


关键词之一:变革中的医药产业
健康中国战略

         上海医药左敏总裁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医药行业处于历史变革期。

        一方面,中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前景广阔。目前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未来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同时,在政策调整下,中国医药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国际化,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南方所预计2017年行业整体收入增速显著回升,约13%。

        另一方面,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特点鲜明;研发创新实力弱,企业研发投入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总体质量不高;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普遍以营销驱动为主,产业盈利能力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出口中制剂占比较小,且出口欧美等主流市场比例不足30%,进口新药比例同样不高,国际化程度低。

        自2015年始,国内医药行业进入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从药监局,到人保部,再到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办公厅,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旨在鼓励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提升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分析CFDA政策变化的主要思路,一是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创新,“与国际接轨”;二是促进药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满足公众临床需求,用得上用得起新药好药,“提高可及性”。总结来看,药品研发、生产、营销、流通、使用的全链条进行改革,提高药品质量,加强行业控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创新、强调合规,推动医药产业升级。

        纵观医药商业,“两票制”全面推行下医药商业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一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大型企业加快并购,市场集中度继续提升。终端市场结构变化,药品销售逐步由医院药房向零售药店。业务形态亦发生变化,从批零差价向创新服务、大数据盈利的现代健康服务转型。器械分销市场格局重塑,成为未来业务关键增长点。

        反观医药工业,中国市场融入全球市场,工业产业集中度将加快提高,“仿制药质量全球化、创新药水平全球化”。中国药企将产生分化,一批药企将会消失,未来会有一部分领先创新药企成为“中国的罗氏、武田”,一部分领先仿制药企成为“中国的Teva、Mylan”。

       

本次会议还特邀了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和食药监局领导分别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和“紧跟政策、创新驱动、拥抱新时代”的专题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向中国医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上海医药当能通过此次会议的再认识、再动员、再深化,把握发展先机,洞悉政策挑战与改革红利,顺势而为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之二:收官、预算、重点工作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沈波:三季度重点工作与直属企业绩效评价、年度收官工作要求、2018年预算及相关工作

        沈波的报告,加油2017年的重点工作和年度收官,部署2018年度预算和重点工作脉络。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现金流均达到预算目标,并实现预期增长,26项重点工作均在推进之中。希望各子公司积极达成年度经营指标,按计划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作。

        放眼2018年,当下正根据规划,结合发展基础现状和绩效考核方案,确定2018年度预算分解及重点工作。上海医药弘扬绩效文化,突出在2018规划收官之年的三年中期绩效激励。同时,在集团总体战略指引下,滚动修订子业务发展战略。

        有关管理运营和业绩指标,尤需理性而严谨,但这同时亦是一项兼顾近期与长远、兼具智慧与魄力的工作。沈波在结语时说道:“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就要风雨兼程。”


关键词之三:剑指“一流”,着眼“体系”


上海医药副总裁张耀华:质量为先,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体系

        这是一场对标“国际一流”的自我加压。上海医药不固步自封于全国40多个生产点、常年生产800多个品种、20多个产品剂型的规模现状,对标国际一流仿制药和原研药企业,努力拉近或在规模、聚焦度上,或在经营模式、管控范围、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差异,迎难而上,奋起直追

        这是一次深刻领会医药产业变革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积极应对。上海医药高度重视现状与未来发展,致力于解决政策变化的要求和现有管控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各子公司“小而全”的经营理念之间的矛盾、集团要建设成为受人尊敬、拥有行业美誉度的领先品牌药制造商的战略愿景与目前各子公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动出击,时不我待。

        这是一张建设“上药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瞄准围绕管理、装备、技术、效能的“一”个先进制造体系,分步实施2020年建立统一的上药制造体系、2025年建成上药先进制造体系的“二”个发展阶段,着重发展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三”个业务板块, 坚持“质量为先、智能制造、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成立制造管理中心,下设四部一平台,实现对生产、质量、技术、工程装备以及供应链的专业化管理,以“五”个管理为支撑,建成“六”个智能工厂,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遵循质量国际化、生产集约化、技术专业化、装备两化融合、供应链信息化的实施举措,全新崛起,志存高远。


上海医药副总裁顾浩亮:加强营销中心体制建设,创建国内一流营销体系


        顾浩亮指出,所谓一流营销组织,代表了一流的经营思想,优秀的销售团队,以及最强的执行结果。营销中心体制建设,主要遵循聚焦、组织高效、资源协同、符合法规的基本思想。

        在体制优化上,要符合集团管控模式的制度安排,保持与集团各中心体制一致性,满足市场经营的客观必然要求;在管理优化上,从广度向深度转化,从面上指导转向战略指导;而就平台优化而言,将通过营销平台优化实现集团的营销实体化管理和运作,原则上一个销售(聚焦)平台对应一个制造(聚焦)板块,制造板块必须调整至符合两票制对营销平台的体制要求,销售子平台必须从形式的存在走向实体化销售体现。

        由此,向着营销组织一流化、资源配置最优化、营销管理合规化、项目决策高效化的目标跨越,树立集团在疾病治疗领域的核心地位,最终实现做大产品、做强领域、增强盈利,在“大品种”上实现大突破。


上海医药副总裁刘彦君:加快研发管理中心建设,打造一流研发体系

        刘彦君表示,三年来,药品监管政策频频出台,改革的力度和效率前所未有。深度改革审评审批制度,中国药品监管与国际接轨,医药工业“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改革研发体系,集中集聚资源,集约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2016年10月,集团在原科研发展部和上药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集团研发管理中心(上药研究院),并试行了四个直属分院。研发管理中心试运营一年,进一步完善了研发策略,推进研发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研发模式,强化研发运营管控,策略性集中研发资源,通过集中管理共性环节,加强集约效应,建立了以项目和产品为导向的研发管理中心运营管理模式。

        下一步,则将细化研发管理中心的运营管理。继续扩大直属分院范围,以提升集团销产研合作为目标,优化研发立项流程,推进总分院项目合作落地;促进总分院一体化,建立和实施总分院关键岗位薪酬体系,完善总分院在合同和采购等方面的审批流程;启动建设高水平BD部门与团队,建设快速高效的高水平产品引进、技术评估与新业务拓展部门与高水平团队。同时,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伴随精准医疗趋势下的新药研发探索、美国研发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创新驱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研发中心”。   


        制造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研发管理中心,着力推动三中心”建设,构建销产研联动机制。工业营销,强调聚焦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地位,在行业新政之下,加大力气“踩油门”;研发体系,着眼长期补短板,目标“一流”抢跑道;即将开展的制造体系重塑,任务十分繁重,更由于其不可逆性而存在一定风险性。上药人充分预估风险,凭借发展的激情和战略的韧性,集聚资源、加强统筹、一往无前,力促集约化转型!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副总裁李永忠:创新转型、集约协同,2018上药商业板块发展策略

        中国医药市场增速整体放缓,三大终端明显分化,受两票制的影响,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增长急剧下行。在市场增速放缓的同时,经营质量面临外部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严峻考验,而内在发展瓶颈也制约分销业务运营质量的改善。新时期上药分销业务面临两大关键问题:市场放缓下,如何抓住机会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内外部环境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经营质量? 李永忠在报告中给出了应对举措。上药分销业务的三大策略是:全国布局、集约协同、创新转型。

        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占领发展高地,加快完善网络。其次,把握机遇,稳妥推进大分销的协同发展。商业板块实现集约协同,是承接改革红利的前提。“短期协同,中期集约”,是集约协同的整体发展路径。再次,放眼全球,健康服务业是极具成长潜力的产业。以康德乐为例,其千亿之路源于创新转型,器械业务已逐渐成为推动康德乐增长的主动力。反观中国商业实践,要义便是打破产业边界,深入创新实践。从“中国领先的全国性医药分销企业”转型为“国家级现代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从“传统药品批发商”转型为“现代健康服务商”,以深化SPD 、基层市场、合办药房、非公市场服务延伸,扩大器械、非药等业务领域,实现零售、电商等批零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医药商业转型创新的二大方向和三大抓手。

        关于医药零售,李永忠表示,内部整合、外部扩张和创新发展,是上药跻身零售行业领导者的三大战略路径。上海医药正向着“中国处方药零售的领先者和创新者”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


上海医药集团纪委书记环建春,上药集团副总裁任健,上海医药副总裁舒畅、茅建医等领导也分别围绕各自分管的条线交流了工作思路


        舒畅说,“市场准入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所有工商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为集团销售保驾护航。低价药要小步快跑,医保政策要高度关注目录调整,新一年的工商联动和两票制执行,要坚定不移!”茅建医说:“医疗是一个朝阳产业,医疗是一个趋势产业,医疗是一个创新的领域。”环建春强调,一流企业必须加强廉政风险内控,要建立完整高效的防范体系,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


关键词之四:集约创新,聚力扬帆


作为集团总部的代表,IT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运营管理”专题报告,领管、审计条线分别交流发言


        上海医药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邵扬说:“打造数字化上药是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一个领导倡导、全员动员、点滴做起、长期坚持、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每位上药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变革的过程。”

        集团党委委员、领管部部长孙卓平说:“坚持集团的大人才观,坚持干部使用‘一降二升’的要求。把博士当本科生来用,是资源的浪费,反过来就是物超所值,我们要降低以往干部使用中不平衡的‘负债率’,使之在岗位上有追求、有获得感,满意度就会更高。”

        经过五年的发展,上海医药在内控水平和管理能级上不断提高。同时,随着规模扩大、层级增多、业态丰富、地域广泛,相关工作仍需常抓不懈。上海医药总监、审计监察部总经理余卫东给出了股权投资、营销合规、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的体会和私营企业合作后的管理身份问题和决策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二个方面的提示。


集团各直属子公司的老总们,围绕医药新政之下,加快集团四个转型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发展、创新发展的建议和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体现了工作思路、对集团的认同和企业家精神。下文中引述一二,不一一列举。

        大家共同思考着,如果挖掘自身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医药总监、上药第一生化总经理陈彬华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首先要将产品质量做好。数字化可以使生产批记录自动生成,避免人为差错。我们将重点加强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打造智能工厂。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让企业保持活力。三句话:做好产品,管好生产,保证后继有人。 上药中西总经理李晓东说,总结上药中西发展的热词,那就是加速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企业。一方面,向集团总体战略看齐,认真积极配合实现集团的管理转型;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领域和产品聚焦,借助IT手段固化流程。上药中西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业绩导向,全过程考核,提升管理效能和人才发展。上药国风总经理张聪说,企业将加强营销变革,研发转型和品牌建设,尤其要坚定大品种战略。

        面对行业整合与洗牌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唯有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上药科园总经理于锐表示,2018年将认清形势,抓住政策多变下的机遇,加快北方平台网络的布局。针对北方现状,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一省一策。同时,集约发展,建立战略品种和协同业务,培育创新业务和新的增长点。上药销售常务副总经理牛锐说:“机会面前不犹豫,变革面前不观望,困难面前不软弱,使命面前不懈怠。恪尽职守,迎难而上!”

        发言中流露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上药常药总经理赵聿秋说,创新是企业永久生存的动力。接下来,上药常药将在原料药的工艺技术创新上下足功夫、使足干劲;在原料药的品种上有所创新;在存量的仿制药品种创新上,也要做好工作;合作的方式上,也要有创新的思路。

        发言中传递着,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正大青春宝总经理冯鹤说,正大青春宝的经营业绩有望达到近15年来的最好水平。更关键的是未来怎么办?企业在产品创新、生产制造、人才储备等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争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发言中表达了,统筹协同的共识。上药新亚总经理曾垂宇说,集团的集约化发展、几个中心建设,全部影响到了上药新亚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权限。看到充满正能量的上海医药,为发展奔波忙碌的各级管理人员,更加体会到集团好、企业好的发展大局。他对集约化发展的举措表示坚决的支持,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胡庆余堂药业总经理金强说,觉得特别振奋人心,同时也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集约协同、创新转型,是五百强的必由之路。表示坚决的支持,将从企业实际出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胡庆余堂药业将认真谋划好明年的经营工作,坚持质量为先,内部培养和挖掘人才,实施营销转型,做好发展规划,讲好品牌故事。       


从本次会议开始,参会范围扩大到部分三级子公司,他们的代表也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关键词之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上海医药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欣讲话


        陈欣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结合集团发展实际,强调部署了集团党委六项重点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顺应集团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文化自信,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集团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群团组织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凝聚起全体上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防范各类运营风险。


关键词之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药制造商”和“现代健康服务商”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讲话

        讲话中,左敏再次强调了2017年经营与2018年预算工作,希望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要吃透政策的红利,尽量向前冲,力争创新高。

        在分析了产业变革新政下的行业趋势之后,左敏强调,上海医药必须进一步明确“顺应产业变革、加快转型发展,力争行业领先”的总方针,滚动更新发展规划,促进工商业双轮驱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药制造商”和“现代健康服务商”。

        医药商业要强化网络布局、资源整合、创新转型、布局零售、医疗器械等方面工作;医药工业要加快集约化发展,加快完善研发、营销、制造三大中心建设,打造集团资源集约、高效协调的研、产、销管理平台。

        建设高效研发体系。战略上,梳理研发战略,引领治疗领域聚焦,明确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及创新药的研发品种规划。体制上,加快研发管理中心建设,集中资源,明确研究院及直属分院定位与工作目标,建立高效研发体系。模式上,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强化研发BD能力;规划建设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中试到市场化销售的研发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上,加大直接研发投入,推进基地建设。机制上,优化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创建一流营销体系。优化营销中心组织架构与机制,进一步推动营销一、二、三部及销产分离,打造一体化更强的集团实体化营销和管理平台。在集团战略指引下,明确聚焦领域,培育做大品种的销售能力,培育拓展新产品营销的能力,力争细分领域内产品的市场份额领先。两票制下,积极进行营销模式优化,大力进行团队建设,加强营销合规管理,对代理品种推进精细化管理。

        打造先进制造体系。建设制造管理中心,加强集团层面资源整合能力,利用好MAH制度,抓住中国加入ICH的机遇,特别要抓住原料制剂关联审批的机会,做好集团重点产品原料制剂配套工作,规划生产资源布局,强化生产条线的专业化管理和各生产基地专业分工。在行业监管和质量要求更高情况下,建立集团符合新监管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技术平台建设,提升技术优势和工艺水平,推进高端制剂开发,加强原料药制备技术能力。

        同时,优化管控模式,强化组织与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生产。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确保分销业务规模,促进零售业务新发展,实现医药工业弯道超车。


关键词之七:战略定力,创新发展


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周军讲话


        周军强调,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要用完全不同的视野来看待未来,看待我们所做的事情。

        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无论如何,战略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上海医药在未来5年、10年、15年,可以有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思路、甚至新的团队,但战略本身必须坚定。医药商业是上海医药服务全国人民的重要手段、平台和基础,分销业务必须确保地位与优势,互联网+形势下的医药商业服务必须推陈出新,零售业务必须发展,我们要排除干扰,奋勇向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强;关于传统中医药,必须把握好现有的优势和黄金时期,出重拳、上台阶。

        其次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首要的是不断“补短板”。要在深度资本化上补短板,加强资本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投资能级和融资能力;要在再次国际化上补短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资源和市场的全球化配置;要在拓展新边疆上补短板,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变迁,积极面对最新发展趋势,无条件地拥抱AI,在人财物平台方面为新业务拓展做好准备和保障,绝不抱残守缺,才能生生不息、永远向前


唯有加快转型发展,

才能保持行业领先。

产业变革新政下的上药应对,

需要认清形势,

需要正视短板,

需要汇聚共识。

赢在战略,胜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