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列车上的紧急降温
“有位病人不适,哪位乘客是医生,请到11号车厢!”……11月17日下午3时许,当昆明开往重庆的K168列车广播一遍遍地发出紧急呼叫的时候,三名年轻人已悄然来到患者身边。
那天,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柴龙正带领4位年轻医生乘坐此趟列车前往遵义参加一年一度的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学术年会,一听到广播的呼叫声,李进、杨光华、李新林3位年轻医师主动请缨前往诊治。
患病乘客所在车厢正好与柴龙主任他们的紧挨着,三位年轻医生赶到时,看见患者盖着被子侧躺在下铺,现场只有一个体温计和一个患者自带的腕式血压计。经了解,患者67岁,重庆人,有30多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此次与朋友组团到云南腾冲、瑞丽旅游,在昆明回重庆的列车上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7度,伴有寒颤、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经过查体,患者脉搏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4/98mmHg,精神稍差,神志清楚,咽部稍充血,颈部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无压痛。经过询问,患者4天前就出现发热情况,伴寒颤,全身酸痛,无明显诱因,患者以为是感冒,也没有测量体温,吃了感冒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便未去医院诊治,却没想到在返程的列车上会突发高热,如果高烧不降,后果不堪想象。
由于车上条件缺乏药物、医疗器械,三位年轻人只能对患者实施物理降温:让老人多喝水,同时使用热湿巾擦体并用热毛巾平敷额部……半小时后,患者体温降至39.3度。
经过初步处理,三位年轻医师回到自己的车厢,将患者情况向主任作了汇报,于是大家在列车上举行一次特殊的病案讨论--没穿白大褂,没有常见的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报告,只能凭直觉、凭经验。有云南生活经验的李近说病人到云南旅游,会不会是当地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柴主任说限于现在的条件无法断定是否为传染病,首要任务是尽快把体温降下来,如果到了下站仍处于高烧状态,就必须下车到医院救治。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唐光俊,没带银针的唐医生稍加思索后说:“这种情况只能试试拔火罐了。”于是大家又再次动身前往患者所在车厢,耳边传来其他乘客的窃窃私语声“可能是传染病他们也敢去?!……”。
(小唐医生正在为老人拔火罐)
没有火罐,大家就寻找大小适中的玻璃杯,没有酒精灯就用火机代替,没有消毒药械就用开水,为了防止身体剐伤和“火罐”漏气等现象发生,同伴找来了润肤膏涂抹在相关部位。俯卧、露背、抹油、点火,虽然场合、器械都与平时差别很大,但唐医生操作起来还是如常的娴熟、老练,紧吸在皮肤上的“火罐”在老人的后背上缓慢地来回游动(中医称之为走罐)……经过近半小时的走罐治疗,老人的体温降到了38.3度,已可以站起来自由走动了。与患者结伴旅游的居委会主任闻讯从其它车厢赶来,握着柴主任的手一个劲的说:“谢谢!谢谢!”这时,列车缓慢驶入遵义车站……
(老人症状已缓解)
(患者安全回到重庆后发来感谢的信息)
也许那些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会让你觉得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简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而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与事构建了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我们需要多一分理解和支持,人们也只有在互相认识和认知之后,才会多一分温馨和温暖......
欢迎投稿或提供线索、素材
邮箱:srmyyxc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