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当医生亲历癌痛

萌蒂制药中国

口述者:周海森(化名)

年龄:58岁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就诊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整理者:孙欢

做医生30多年,我看过许多患肺癌的病人,也安慰过许多人,自以为对生死看得很淡,也一直相信医学可以帮助治疗疾病。可真的有一天自己患上癌症,才发现有一种痛苦比死亡更可怕,它就是癌痛!

打击!从医30年却不能自医

我曾是一名胸外科医生,一直本本分分得做好自己的职责,在没得病的时候,我是我们医院的院长。过去有家属无奈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们要相信科学,相信医院,而我自己也是一直是这么坚信的。


15年9月份,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我突然腹部不舒服,同为医生的妻子发现了催促我去检查,结果竟然是结肠癌2期,赶紧做了手术。我不甘心,我才50多岁,我的儿子还在上大学,我自己就是个医生,我治疗过那么多病人,我不能就这么离开!此后的时间里,我去了很多地方,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只要有希望,哪里的名医我都去见,即使是新技术我都在努力尝试,最初我还对治疗抱着热切的希望,可是渐渐地我越来越失望。

绝望!我不想失去最后的尊严

癌症转移后,疼痛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我的肩胛部和跨部疼得厉害,最初止疼药吃60mg就管用,后来加到80mg,最后加到了120mg。半个月内整整加了3次药量,还是止不住的我的疼。


我心烦意乱,每天都疼得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噩梦惊醒,好多次半夜疼得睡不着觉,只能看着天花板,想着这样的疼到底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是不是除了死没有别的办法了。疼痛让我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可我不想失去最后的尊严。


朋友和学生来看我,我也都拒绝了,看有什么用呢,我的痛苦你们又能了解多少,每次听见来看我的人说些,要积极治疗,要放宽心,我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原来对患者的安慰有多苍白,自己的痛苦没人可以理解。


我把病房的门关紧,窗帘拉严,不开灯,不见人,仿佛只有置身黑暗之中,看不见任何东西,才能守护住我那最后的自尊。

转机!找对了医生,找回了生活

后来我有幸认识了我的恩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王楠娅医生,王医生在听到我的病情后主动来看我,建议我换一种止疼药物。


对于王医生,我最初是怀疑的,这么年轻的医生,她给我的建议可信吗?如果换了止疼药之后效果比现在还差了怎么办?我非常犹豫,可是和王医生的聊天当中,她告诉我,我现在的疼痛已经有7、8分了,原来用的止疼药身体产生了耐受性,即使再加量也难以起到好的效果,所以建议我换药。


为了摆脱疼痛,我最终同意了王医生的意见,事实证明,我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服药后我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再也不用每天把自己关在阴暗的房间里了。


不久,我出院回到了家里,我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问他们在做什么,邀请他们来我家看我。妻子看到我的表现激动地都哭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儿子也在假期回到了家,我们爷俩一起下下棋,聊聊天。我觉得生活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看开!家人的陪伴最重要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惭愧自己对于癌痛的理解并不深入,我希望能让全中国的每一个医生都了解癌痛,了解这种摧残患者身心的的双重折磨。我也希望和我一样饱受癌痛困扰的患者能了解疼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说出自己的疼,寻求帮助才是正确的方式。不要像最初的我一样不愿服药,还想着多忍忍。


如今我很清楚地知道上天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回首过去,我觉得最对不起、亏欠最多的是我的妻子,为了我她基本算是放弃了自己的医生生涯,总是以我的利益为先,不停地让步。


从我生病开始,整整两年,她放下了其他所有的事情,专心的照顾我,而那时的我因为疼痛心烦意乱,特别暴躁,总是挑她的毛病,动不动就对她发脾气,没有给过她什么好脸色,现在想来非常后悔。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现在的我把一切都看开了,什么名誉、地位都不再重要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最后的时间,好好对待我的妻子,多多见见我的儿子,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走完自己最后的时光。

记者手记

见到周海森的那一天,阳光很好,周先生给人的感觉也一如早晨的阳光一样温暖,亲切。他穿着得体,言谈举止都彬彬有礼,显得很有涵养。诉说病情时甚至拿出了自己做的笔记,上面清楚的记得他每次服药的时间,服药的量,药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严谨程度让记者都忍不住心生敬佩。


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患病也会这样手足无措,医人却不能自医,甚至怀疑给他建议的王医生,感到很惭愧。而他之所以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是想把自己当成一个反面教材,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了解癌痛,了解癌痛的治疗。


说到自己时间不多时,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有些哽咽,他说自己忙碌了大半辈子,到如今才发现最亏欠妻子,过去的时间已经无法回头,唯有珍惜剩下的每一天去陪伴家人,希望上天能给他的时间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转载说明:本文转自《健康时报》。